家政服务是一项服务广大市民的服务工程,随着近几年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越来越受大家的依赖,导致每逢节前都出现“保姆荒”等问题。另一方面希望人大代表关注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使“小、散、乱”的家政服务业能做大,从而规范市场,满足居民的需求。
居民:明知是杂牌,也没办法
“家里的马桶已经漏水多日,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修马桶的。”小陈告诉记者,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维修工,花了50元换了马桶的配件。
两天后,小陈发现刚换的马桶配件又坏了,找到了维修工要求对方承担责任,遭到维修工的拒绝。惹了一肚子火气的小陈只好不了了之,马桶至今还在漏水。小陈希望,物业或者有关家政公司能把维修等便民服务的空白及时填补起来。
与小陈一样,老萨家的电视坏了,先后修了3次,最终成了报废品。“找的都是游击队,我们不知道正规军在哪里。”老萨说,虽然知道对方维修有猫腻,可是自身不懂,只好挨宰。
近日,家住宝带新村的王大爷再次来到某家政公司想找保姆。这是王大爷当月第6次托人请保姆。“前几次找的保姆不是做两天找借口走了,就是做事敷衍了事,现在找个保姆咋这么难呢?”王大爷感叹。
建议:将“小而散”改造成品牌
据了解,家政服务已涉及日常保洁、家务服务、家电维修、家教培训等20余个领域200余个服务项目,市场潜力巨大。
扬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吴进红说,城市家庭将近40%有家政服务的需求。“即便按15%的需求量计算,就有12万个工作机会。”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本地家政从业人员近年来迅速减少。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苏北、安徽以及扬州周边县市。
吴进红说,家政服务进入门槛低,致使家政服务业呈现机构数量多、层次低、市场运营混乱的局面。目前全市家政市场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价格和家政主体等也比较混乱。
“对于小而散的状态,应该可以建设平台,让所有的家政公司通过这一平台对外发布信息,形成竞争态势。”吴进红分析,通过优胜劣汰,保持家政市场的正常竞争。
吴进红建议,要增强竞争力,必须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家政服务是拉动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家政服务公司只有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精心打造品牌,连锁扩展,才能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