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家政服务需求的增加,以保姆为重要内容的家政服务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规范缺失、监管滞后等原因,保姆行业问题频出,一些家政公司甚至靠“保姆托”赚取高额利润。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地方保姆业正遭遇信任危机。以致从业人数渐趋庞大,却有越来越多家庭感叹:找个好保姆咋就这么难?
记者亲历:令人失望的“大型家政公司”
咨询时与签约后口径不一、公司宣传与保姆表述自相矛盾、付款后保姆以种种借口请辞……记者满怀希望地走进太原市一个所谓的“大型家政公司”,结果却是一再失望。
一些社区综合服务网站上的信息显示:这是一家全国连锁的正规大型家政公司,号称“目前山西省最专业、最权威的家政服务公司之一”。记者致电咨询,接线人员称公司保姆很受欢迎,下午去即可见到两三个很有经验的保姆,其中一个有在一户人家持续带孩子一年以上的经历。
然而这家公司毫不起眼:简陋的二层小楼上一个设施简单的小房间,昏暗的光线、脱落的墙皮和异味四散的楼道,与其广告宣传形象相去甚远。
老板如约介绍了两个保姆,称其中一个即是电话里所说的那个好保姆。记者选定这个保姆后,与家政公司签订了合约,并一次性支付了320元费用,其中200元为中介费,120元为半年管理费,并被告知可半年内免费更换保姆。
随记者返家途中,保姆才说自己在一年内换了4、5户人家,最长不过当了3个月保姆,与公司在咨询时所宣称的大相径庭。
然而更令人失望的事情才刚开始。回家后,保姆便百般挑剔,不到半小时,保姆便说自己不想干了。此时记者才发现,她来时手中只提了一个小塑料袋,全无长期工作的准备。
几天后,家政公司又推荐了一位保姆,傍晚到家中,工作尚未展开,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理由是晚上睡眠不好。蹊跷的是,这位保姆身份证竟然忘在老家,家政公司称过几日才可拿到。
无奈之下,记者紧急从老家找来亲戚帮忙。而这家公司此后再无音讯,既未推荐新保姆人选,也未跟踪服务。
“保姆托”:惊人的家政服务“玄机”
采访中得知,记者的经历并非个案。
在太原市五一路居住的梁女士说,她想给年迈的老母找个保姆,给一个家政公司交了200元后,三个月内换了5个保姆,其中3个都在当天或第二天以莫名其妙的借口离开,另两个工作稍长点的保姆,则突然提出涨工资等原协议中本无的要求,未被满足便即刻告退。
一位来自临汾市洪洞县的保姆与附近一个家政公司的同乡保姆聊天时,得知其中惊人的“玄机”:这些莫名请辞的保姆多为“保姆托”,不但在家政公司白吃白住,还可从中提成。
她们被家政公司吹嘘成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的好保姆,目的就是吸引顾客签约付款。顾客一次性支付200元至400元中介费后,“保姆托”就会以种种借口离开,无论顾客如何抱怨,这些费用都不能退还。
之后,顾客若仍有耐心通过家政公司找保姆,可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使用其免费推荐的保姆。对此,家政公司毫无损失,每月还可照拿顾客聘保姆的管理费。过此期限,则又须交纳数百元中介费。
家政业缘何遭遇信任危机
“虽然‘保姆托’未必是普遍现象,但靠家政找保姆基本是走弯路,难得很,多数都白交钱,最后都得通过亲友介绍。”太原市一家私营企业员工郭宏说,他先后去过三个家政公司,都交了钱,结果都是要么自己不满意,要么保姆动辄“撂挑子”走人。
太原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范培龙分析说,尽管数量庞大,家政服务仍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目前家政保姆行业虽不是热点投诉领域,但近两年来投诉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范培龙分析说,规模偏小的行业现状也直接导致了保姆行业服务不规范。据统计,在太原市1213家工商登记注册的家政公司中,仅有19家企业在营业范围内注明“保姆照顾”,此外还有很多无照经营的家政公司,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就招徕顾客。而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媒体广告来获取保姆家政服务的信息,媒体在刊登相关信息上没有加以过滤,良莠不齐的现状使消费者在选择家政服务时无所适从。
此外,很多家政公司对保姆培训和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范培龙说,加之保姆自身素质所限,保姆很少有公司化、合同化约束,行为自由化程度高,职业化程度低,许多保姆属于“游击队”,流动性大。
“家政公司的保姆很少有能在一户人家长期工作的。”已从事家政服务行业15年之久的一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认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没有归属感,家政公司无力为他们每个人提供保险,他们抱着干一天挣一天钱的心理,随时准备换地方。
一个家政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家政公司根本不搞业务培训,但除了向雇主收取中介费和每月20元至50元的管理费,还要从保姆月工资中抽取20%至30%的提成。受利益驱动,一些家政公司便教唆保姆找借口要求涨工资。
多头、滞后的监管格局亟待打破
“家政行业之所以问题多,滞后、多头管又多头不管的监管难辞其咎。”范培龙认为,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尽快形成对家政公司的及时有效监管,以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就家政行业监管欲采访太原市相关部门时,民政局和劳动局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在电话中表示,所在部门不承担监管职责。
范培龙表示,家政行业受劳动、卫生、工商、民政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但同时也造成多头不管。而由于保姆工作地点的分散性,工商部门对家政服务行业未能实现动态监管,多数处于事后监管,即消费者投诉后才能查出问题。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家政服务权益受到侵害时,相关保障机制也不健全。范培龙表示,1993年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原则性偏强、适应性较差,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很难满足多种消费业态的需要。“法无依据不可为”,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政府部门在处理相关纠纷时也无从下手。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每个家庭养老抚幼的重担加大,家政服务潜力巨大。范培龙认为,虽然家政服务市场还不成熟,但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家政行业的监管。假以时日,随着规模的提高,行业自身服务水平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自然会提高。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较为统一的家政行业服务规范,政府在立法方面也应加快步伐,为监管提供内容参照和法律依据。
一些家政公司负责人则建议,家政服务也可以借鉴旅游景点、酒店行业等实行星级评定,既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也能促进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