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雇主见一篇名为《梅城家政市场有点乱》的专题文章后,致电该栏目栏表示深有同感,甚至一些家政服务机构负责人,也对家政行业的现状摇头,牢骚满腹。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及雇主、家政从业人员。他们均认为,家政工作人员技能低、素质低,中介不规范、无秩序,培训机构缺失,是导致梅城家政市场一片混乱的三大症结。
“家政服务业非职业化、从业过程缺乏管理监督、规范化培训机制尚未完善,这是造成当前家政服务市场长期存在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一名家政中介负责人说。
症结一:从业人员技能欠缺
据业内人士调查统计,梅城有85家涉及家政服务的中介机构,按照每家有家政从业人员20人计算,在梅城上岗的家政从业人员有近2000人,其中九成都是未经技能培训的杂牌军。
因为家里有两位老人需要照顾,江南彬芳大道梅园新村的住户黄先生从2008年至今先后请了3个保姆。“每个保姆来我家,我都要自己‘培训’她们一个月左右。”黄先生说。3个保姆刚来的时候,连调电饭煲煮饭时间都不会,切菜、抹餐桌等都得由黄先生一遍又一遍地教。“其实保姆不是不勤劳,但就是没有技能。”黄先生说。
市华佣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纪芳说,家政服务其实不仅仅限于家庭保洁、一日三餐,家庭护理、婴幼儿看护等家庭日常生活事务也都是家政服务的内容。但是,目前的家政从业人员却缺乏相应的知识。“比如煮饭给读书的孩子吃,不能孩子喜欢什么就老是煮什么,而是要搭配好营养,让孩子健康成长。但是,目前的家政从业人员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多数从业人员均为匆忙上岗,有的甚至在相关技能、知识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就进入雇主家,由并不具备技能培训资格的雇主完成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此外,多数家政从业人员普遍都是小学、初中毕业,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盗窃主人财物、趁主人不在煲电话粥、伤害孩子的事例也层出不穷,让许多市民不敢请保姆。当然,除了家政从业人员自身的问题外,也有不少雇主本身存在问题,比如对保姆诸多挑剔等。
症结二:家政中介无规可依
“一个混乱的市场让梅城家政业难于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位于广梅北路一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近年来家政服务发展前景看好,许多职业中介或房产中介兼做家政介绍,甚至有的个体户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开了业。
记者调查了解到,梅城的家政中介混乱无序在于没有一个行业规则,也没有一个监管部门,各家中介各开各的店,各立各的规矩,落后的经营模式给这一行业带来了不少隐患。
嘉应学院经管学院一名教授表示,市场混乱,直接将导致两个矛盾出现:第一个矛盾,就是中介、雇主、家政从业人员三方矛盾,梅城家政中介只管介绍从业人员到雇主家工作,收取介绍费,其他概不承担责任。保姆利益被不良雇主侵害,但保姆无处申诉;雇主遭遇不良保姆,也只能辞退对方,若有财产损失,也只能自认倒霉。也就是说,中介、雇主、家政从业人员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协议,建立一个连环套让各自的行为有所约束。第二个矛盾,就是家政中介没有一个行业规则,也没有一个监管部门,各中介机构你定你的价,他定他的规矩。这种混乱场面,导致了市民对家政中介失去信任。
据记者调查,10个需要雇佣家政从业人员的家庭,有9个既不信任中介,也不信任从业人员。
症结三:培训机构严重缺失
家政从业人员技能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梅城家政服务人员缺乏培训,而缺乏培训的原因在于培训机构少。据记者调查,目前我市具备专业培训家政从业人员的学校(机构)仅3家。而且经这三家培训机构培训合格的家政从业人员只在少数,而真正在梅州上岗的则更少。
据梅江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古建辉介绍,一个完善的服务行业,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培训机构来源源不断地提供从业人才,也就是说,要“生产”出专业的人才“商品”,市场上才能有买卖。但是事实上,因为我们培训机构少,“生产”环节的不完善,所以导致了家政市场“销售”方面的混乱不堪。
“要一个比较专业的保姆,打着灯笼都难找!”在梅城居住的汪先生如此感叹。由于汪先生夫妇俩工作地离家较远,所以平时他们都住在单位,家中两老由保姆照顾。三年前他找了梅城七八家中介,却找不到一个专业培训过的保姆,中介还反过来嘲笑他“哪有这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