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将家政坚持到底 帮您到家
资讯详情

家政服务存在的现象

发布日期:2010/6/24 13:09:17       阅读人数:3466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6月22日,冯颖与今年春节成都一家名叫“馨百合清洁服务公司”的家政服务公司签订了一年合同,最近发现这家公司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偷盗财物,在收取了全年清洁服务费后失踪了。“状”告到了成都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协会通过搜索行业资源,同时到工商部门查询,结果是并无此公司。

门缝里塞进家政名片

今年春节后一天,冯颖在自家门缝里发现一张“成都馨百合清洁服务公司”的宣传名片,家里正好需要打扫卫生了。她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第一次服务后,冯女士觉得保洁人员态度良好,服务质量也不错,于是与该服务部签订了一年的服务合同,并支付了一年的保洁服务费2000元。保洁做完家里钱掉了

到4月中旬,该做第二次家庭清洁服务了。保洁人员却不是上一班人马,且清洁留有“死角”。冯女士觉得别人赚钱不容易,也没计较,等他们走了后,自己再补做。没过几天,冯女士发现床头柜里800元现金不翼而飞,问家人都说不知道,就怀疑是前几天做清洁丢的。

木地板水浸后长霉变形

从此家里来人做清洁的时候,冯女士就守在旁边“聊天”。慢慢发现更多问题。这些家政服务人员做地板清洁的时候,根本不管房间里铺的实木地板,提着水桶就在房间里洗毛巾,搞得地板上到处是水。半个多月后冯女士发现家中300多元一平方米的木地板长霉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弯曲、变形。

公司先敷衍再隐身

冯颖找到公司,开始还派人上门来,说是回去汇报。后来就再没人搭理了,再打电话就没人接了。极其无奈的冯女士再次前往该公司,但是当她到达时才发现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冯颖说,之前她通过中介找了七八个保姆,最长的也只干了3个月,每个都有理由,不是家里有事,就是要加钱,要不干脆不来了。去找中介公司,好的帮着再介绍一个,不好的说保姆到你家了就不管了。接连交了700-800元的中介费,关键是每次都得耽搁时间去保姆市场,每次请回保姆后,还有许多意外的变故,实在是太费神费力。

全国调查:4成消费者对家政服务不满意

这不仅仅是个案。据成都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提供的一项数据,由于家政行业尚未健全,全国30%左右的消费者都遭受过欺骗或因请家政服务而遭受到损失,40%消费者对服务不太满意,成都情况与此相当。

成都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小兵说:“成都200万左右的家庭中,80%以上有家庭服务需求,就按平均每月每个家庭100元消费计算,这也是每月上亿的市场。但这也是一个充斥着大量不正规商家的行业,亟需规范,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和伴随很多社会问题产生。”

王小兵说,成都约1200多家家政公司有一定规模的仅6成。记者在成都市随机调查中,消费者纷纷反映,希望政府或家政协会能进一步规范家政市场,统一行业收费标准,提高家政人员的素质、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回应:规范引导,保障消费者便利安全消费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为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加快家政业发展,成都市商务局将以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切入点,加快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即家政服务员培训工程),以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技能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家政服务资源,扩展服务内容、促进供需对接,加强服务监督、切实保障消费者便利安全消费。同时,成都市商务局将通过资金扶持,通过努力为家政企业协调和提供有关员工、注册、税收、网点布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帮助,引导家政业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投诉,成都市家政协会表示,他们已紧急召开了会长会议,商讨研究行业的规范性管理问题,深度分析家政服务中产生风险的问题根源,对收费模式也提出了互惠互利的解决思路。

链接:

家政消费五大“陷阱”

陷阱一:

部分欠规范和经营状况不佳、市场份额较低的商家,以家庭清洁行业多年形成的“签合同或者第一次服务时,支付全年或半年服务费”的办法为说辞,引诱消费者支付全年或半年服务费,从而牵制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并为半途隐遁埋下伏笔。

陷阱二:

以“低价”为诱饵,签约时再说加收项目和费用。一些服务机构或个人,充分利用有些消费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在真正签约时,这些服务机构或个人一定会告诉你,哪些地方超出了服务范围或者需要作特殊处理,必须加价,否则就不做。

陷阱三:

“以次充好”。主要表现在使用的清洁药剂和使用的工具上。一些小的清洁服务机构或者个人使用的大部分药剂都是自己勾兑的,其对家具和装修材料有极大的腐蚀性;其二,使用的毛巾没有严格分开,如清洁了马桶的毛巾拿去擦拭灶台或者洗面盘、浴盆等设施。

陷阱四:

用“以时计价”方式,坑骗消费者。安排1名或多名员工进行家庭清洁服务,收费以1名员工每服务1小时收钱。本可以1个人或者1个小时完成的服务任务,基本上都会向后拖延。

陷阱五:

用“以小充大”的方式欺骗消费者。三五个人,租间房子、摆张桌子、安部电话、几样简单的作业工具,也不去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就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他们一般采用发放小广告的办法,只要消费者拨通其电话,他们就口若悬河来骗取消费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