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保洁员、钟点工等家政人员在给忙碌的市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雇主们带来不小的烦恼。昨日本报5版报道了《带人偷窃雇主家 保洁员谎称被下迷药》新闻后,一些热心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22200000,讲述自己家里保姆的一些“小偷小摸”、“监守自盗”的行为。
“蚂蚁搬家”急坏雇主
提到保姆,不少人称之为“一本难念的经”。如何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保姆,令相当一部分人头疼。
市区陈小姐告诉记者,她家里以前的保姆,虽然人比较勤快,但手脚却不太干净,每周保姆放假回家时,都会带上一瓶花生油,并假装说是自己刚买的。事实上,保姆是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从陈小姐家里的花生油中偷一点攒成一瓶。市区林小姐也请过一个类似的保姆,经常会偷一些拆封过的洗面奶、洗衣粉。
记者了解到,其他一些聘请保姆的市民也都曾遇到类似情况,这让不少雇主感到烦心。但是因为没有证据,再加上被偷的东西不是很贵重,雇主大多不会报案,而是隐忍下来,过后再找理由将保姆辞退。
小偷小摸可能酿大案
据媒体报道,2009年10月,石狮黄先生不同意保姆辞职,保姆林某竟偷走黄先生价值11.2万元的金项链。2009年11月,市区张先生家的保姆庄某偷配钥匙,从张先生家中十几万元的货款里偷走几千元,半个月后张先生通过QQ视频才发现。
2006年,丰泽区曾发生一起案件,温陵新城的蔡某被两名男子持刀入室抢劫,被抢劫财物价值达110余万元。警方后来发现,蔡家保姆王某珍配制了蔡家的钥匙交由同伙,并告知蔡家保险柜及保险柜钥匙的存放位置,随后一同作案。
重庆林先生家1岁零8个月的儿子,被刚应聘两天的保姆“李贞红”带走。原来,“李贞红”真名叫罗某。罗某在劳务市场持“李贞红”的假身份证找工作,入住林家后,罗某对小孩实施绑架,并向雇主索要20万元赎金。
防微杜渐,处好双方关系
市民聘请保姆除了刚开始要把好关外,在聘请保姆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予以制止。
“一些保姆都是刚开始小偷小摸, 没有被及时发现,后来越拿越多,最终触犯法律却毫不知情。”丰泽公安分局东海派出所王所长介绍说,雇主要从自身做好防范,了解自家的财产情况,有些案例都是受雇人员以“蚂蚁搬家”的形式一点点转移财物,雇主若不留心眼很难发现。王所长提醒市民,一旦发现家中保姆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应及时处理,不要认为金额小就置之不理,这样纵容会引起对方贪欲的增长,为家庭安全埋下祸根。
此外,警方也提醒市民,雇请前应先了解受雇人员的身份信息,如果有疑惑可以持相关证件到派出所确认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了解保姆的社会交往情况,提醒保姆不要与来历不明的人交往,免受外来不良习气的影响甚至被不法之徒教唆和利用。雇主平时还要注意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做到相互尊重,善待保姆,防止保姆报复作案。(实习生黄琼瑜 杨佳彬 记者詹伟志)
要核查
保姆身份
据了解,不少市民聘请保姆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对保姆的个人资料并没有经过仔细查看与核实。“我们都会简单看一下身份证。”市民陈女士称,但是如果保姆拿张假身份证,“我也不懂得分辨。”而对于保姆的一些社交关系以及身份背景,许多市民都不会太多关注。一些保姆中介对此把关也不是很严。市区一家家政中介所老板张女士说:“我们只给介绍,不给担保,可不可靠,我们无法保证。很多雇主找保姆都要碰运气的。”
而一些较为规范的家政公司则会对保姆、钟点工等进行相关的法制知识培训。泉秀街一家家政公司办公室林小姐告诉记者:“正规的家政公司对员工的身份都要经过细致的核实,并进行两周左右的严格培训,员工与雇主发生纠纷时,家政公司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是比较轻的纠纷,由公司解决,严重的则听司法机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