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保姆难,找合格的保姆更难”,是近年来我市家政服务市场的一大隐疾。近日,由我市2009年“家政服务工程”帮扶的400名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已全部完成150个课时的“家政服务”课程培训,并参加了结业考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市家政服务市场的缺口。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进入家政服务需求旺盛期,家政服务吸纳就业的潜力巨大。为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就业,扩大家政服务消费,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家政服务工程”。通过实施技能培训等措施,每年扶持一批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以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
为将国家“家政服务工程”建设的精神落到实处,同时也帮助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特困家庭、零就业家庭人员掌握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家政服务质量,我市2009年开始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进城打工人员、下岗职工和一些家政服务雇主的热烈欢迎。我市获批的400个帮扶名额,很快就申报满员。一些雇主还主动把自己聘用的保姆送到培训学校进行培训。“看到有大学生都来报名参加‘家政服务’培训,我很惊讶,这说明市民对家政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桂林市总工会职业培训学校的陈惠波校长透露。
据了解,这400名学员大都是40岁左右的失业和进城打工的妇女,她们从2009年12月起由具有培训资格的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和桂林市总工会职业培训学校两所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安全卫生、礼仪习俗、家庭护理、家电使用等多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现已全部完成150个课时的培训,并已参加了结业考试。
“我市的家政服务市场空间很大,我们现在培训的400名家政工作人员还只限于桂林市区,今年,我市将在有条件的县城也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