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巷保姆市场每天都有数百名期盼找到好东家的保姆
核心提示
近日,曾盛极一时的杭州“阳光家政”进入清算程序,而体操名将桑兰的一篇博文《什么是家政服务》亦引发了牵扯雇主、保姆、家政中介三方的“保姆门”事件。“保姆”成为热词,牵动着雇主、保姆、中介的神经。
在我市市区,有4万名左右的保姆、50家左右的家政中介机构,市民对保姆服务需求也很旺盛。然而,三方都在喊“难”。
“谁会关心我们?”
市区大同巷,近三十年来已形成了一个保姆市场,几乎每天都会有上百名保姆云集于此,期盼能找到一个好雇主。
本月4日早上7时多,当记者来到专门从事保姆等中介的温州市大同劳动服务社,发现里里外外已挤满了提着大包小包、操着南腔北调的保姆应聘者。
“我在温州有三年带小孩的经验,希望找一个能给我1800元一个月的东家。”42岁的保姆黄女士来自湖北,“工作经验”是她再次选择跳槽的砝码,但是她也担心自己的初中学历难引起雇主注意,找不到中意的。
“我是经过培训的,但是东家似乎觉得跟我的脾气不相投,没做两天就找借口把我退回中介了。”37岁的李女士做保姆已经有两个年头,陆续换过五六家雇主,有两家雇主对她亲如家人,有几家却对她“始终保持距离”。
当天早上,许多保姆听说是记者采访,围着记者竞相要名片,把自己的遭遇和盘托出,并表示他们的维权难度很大。
“活儿又脏又累,谁会关心我们?”来自江西的保姆钟女士对记者说,她应聘到龙湾一户人家护理老人,当时雇主和中介都说该老人患的不是传染病,但她随后发现,该户人家是专人专筷、分餐吃的,而老人吃的药是用于防治“肝炎”等疾病的。“他们问了我的健康情况,事先却不跟我说清楚自己的情况,把我们当什么看了?”
“家里少了或一时找不到东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这些外人,真的很冤枉、很委屈。”保姆岳女士不只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两次就是受怀疑被辞退,讲到伤心处,泪眼婆娑起来。
一个巴掌拍不响
记者走访市区蓓蕾、151、长城等家政中介时,同样听到了不少保姆的心声:工资拿不到全额、人格尊严常受侮辱甚至遭受雇主性侵犯等。
“在保姆与雇主的矛盾与纠纷中,保姆常被冠以‘素质低’而率先被兴师问罪。”温州市点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151家政负责人项福明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目前从事保姆行业的人员素质是偏低,但他们也有权益,个别雇主本身素质不高,颐指气使,点燃了“不和”的导火索。
“个别雇主一个月换七八个甚至十几个保姆,你说是保姆有问题还是雇主有问题?”据项福明介绍,雇主有选择地找一个好一点儿的保姆本无可厚非,但是次数之多、频率之快让他也觉得不可思议。
项福明经营的家政中介主要做中高端市场,保姆群体素质相对高些,并有个规定,一个雇主一个月内换了三个保姆就不再为这个雇主介绍新保姆了。“我们严格按照雇主的意愿在我们的保姆信息库里筛选,尽力挑出与雇主性格匹配、合乎要求的,再让雇主‘面试’,满意后签协议。”
“我也碰到过苛刻的雇主。在我看来,保姆素质要提高,而雇主素质也要提高。”项福明介绍,他们在与雇主面谈时,也会讲一些与保姆沟通、管理保姆的方式、方法,让雇主对如何合理地与保姆相处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蓓蕾家政经理、蓓蕾家政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张峰嫦也有同样的认识。她在介绍保姆的同时,往往还会以一封信的形式告诉雇主,让雇主也要学会理解与尊重保姆,给予保姆一定的信任与宽容。
中介良莠不齐
在温州一些网络论坛上,经常会冒出一些帖子吐露找一个好保姆很难,声讨保姆与
家政中介,尤其是个别中介被曝光操作“保姆托”后,市民对中介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家政中介自身也深感行业声誉下降,也在谋求着正规化、现代化。蓓蕾家政在保姆培训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目前市区只有该家政公司同时开设有专门的培训学校。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该家政培训学校采访时,一些三四十岁、来自五湖四海的保姆学员正在上厨艺课。
课后,来自新疆的保姆学员、甘女士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通过学习,知道温州人喜欢吃海鲜、吃清淡一点的,这跟新疆不一样。保姆课程总共有5天,已经学了两三天,基本掌握了与温州雇主的相处之道。
“我们介绍的保姆都是经过培训的,素质较高,所以中介费用在300-580元不等。”张峰嫦介绍,所有保姆培训不收培训费,该培训会得到市劳动部门的资金补助。
不过,家政行业一边是建网站、给保姆做电子档案,在网络上拓空间、拓市场,另一边仍然是马路市场,在市区府前街、学院路、江滨西路、下吕浦、新城等地就存在着不少有证或无证的小型中介,而且多数仍固守原来“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记者在这些小型中介走访时了解到,这些保姆多数没有经过培训,而家政中介在给雇佣双方牵好线后对保姆、对雇主的权益都采取“能推则推”的方式,引来雇主、保姆的双重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