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法律涉及到家庭服务业,对家庭服务员的解释仅仅停留在家庭保姆的层面上,而且还明确规定家庭服务业不适用于《劳动法》。
保姆在上岗前要经过严格培训。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保姆市场供应充足,需求有所减少。
找到一个能够让雇主满意的保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农历新年刚过,深圳市好姊妹家政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君发现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前来公司应聘的人员明显增多。今年元宵节后由于增加了一倍员工,每天有100人左右待岗;二是居家保姆的收费降低,从原来每月的1200元降至1000元。深圳市半边天婚姻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汉春也有同样感受,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不但雇主数量减少了20%,订单也开始缩水,“以前要请两个至三个住家保姆的家庭改请一个,而只请一个的家庭则改用钟点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危机对深圳家政业的影响正慢慢显现。不但是小企业举步维艰,像好姊妹、半边天这样的业内品牌企业也感到阵阵寒意。深圳业内人士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受金融风暴影响,今年年初转让或关门的家政企业占行业总数的20%。业内人士称,深圳家政业发展至今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成为一个“微利”行业,部分家政企业生存状况堪忧。企业呼吁尽快明确行业归属问题,健全与本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门槛低小企业难抗风险
据市家协介绍,我市家庭服务行业起步于1992年。成立家政企业,工商登记的注册资金是3万元。由于门槛较低,家政业在2003年~2007年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在深圳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家政类企业共2525家,有业内人士称,2007年到2008年,深圳实际运作的家政企业约有600家。
深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从2007年底至2008年展开的一项普查显示,如果不包括家庭服务员这些从业人员,家政企业正式员工人数很少。在接受市家协问卷调查的100多家企业中,近七成的企业员工数不超过5人,甚至一些个体经营的小公司租用一个场地,只有老板一个人办公。20%的企业员工人数大约有6人~20人,而员工人数达到20人以上的只占一成。
在深圳,大型家政公司不但拥有完善的办公设施设备、培训场地(包括电脑室、模拟厨房、卧室、按摩学习室等),以及其它的模拟实习场地,管理相对规范,也不断寻求新的发展。但更多的是一些小型家政公司,企业面积不足80平方米,有的仅靠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开始办公。老板自己也是员工,兼任各项工作,没有专业的财会人员,经营并不理想,没有抗风险能力,极易倒闭。“小公司粗放式的管理,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不规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竞争激烈企业利润薄
“如果没有物业等其它收入支持,仅靠家政这一部分,企业可能很难走过这十几年。”我市一家大型家政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家政业如今已是一个“微利”行业。
“高端市场缺阿姨(家庭服务员),低端市场缺雇主。”家易通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践一句话道出了家政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困境。孟君说,家政企业的竞争来自两个市场,除了我们熟悉的雇主市场,还有来源市场。据了解,我市的家庭服务员九成上以来自广东省外,以广西、湖北和湖南最多。他说,家政行业招聘一是通过内地妇联和劳动部门进行联系,二是通过企业设在外地的招聘网络输送员工。陈汉春说,市场混乱是家政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某些不规范的企业受到利益驱使,扰乱了市场秩序。比如,企业间为争夺保姆源,“输送费”由最初的150元~200元一度增加到最高的600元,让不少企业叫苦。“虽然招人的成本高,但好的家庭服务员却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孟君感叹说。
行业无“娘家”矛盾凸显
“行业如何进行规范,不管是从法律,还是从政府的角度都没有一个明确意见。”深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法律顾问、广东律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宗海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用工制度没有形成,家政行业还没有所谓的“娘家”。据市家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中介制的经营模式下,雇佣家庭服务员实际上是“家庭用工”。深圳的家庭服务员来自家政企业、熟人介绍、劳务市场等;用工家庭与家庭服务员只是劳务关系,因为没有形成劳动关系,不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管辖与监督范围之内,也没有法律规定用工家庭要为家庭服务员购买商业保险。家庭服务员的权益无法保障,形成不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此外,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法律涉及到家庭服务业,对家庭服务员的解释仅仅停留在家庭保姆的层面上,而且还明确规定家庭服务员不适用于《劳动法》。我市在2001年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家庭服务业条例》,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家庭服务员和雇主间的关系,从立法角度是一个进步,但由于对行业规定过于狭窄,未能对此作出明确界定,在执行中不好操作。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行业矛盾日益凸现,作为最先制订出关于家庭服务业法规的深圳,一方面迫切需要解决家庭服务业的归属问题,另一方面要对《条例》进行修改。此外,家政企业也要自律,谋求发展,提升管理水平,成立消费者权益服务站,成立企业联合工会,提高家庭服务员地位。
市场扫描
家政业试水员工制
业内人士称,行业发展需由市场引导,转型应循序渐进
【本报讯】(记者 陈 姝)家庭服务员和家政公司应当是合约关系,还是一锤子买卖关系?目前,深圳家政企业95%以上采用中介制进行经营,而这种经营模式也引发了不少纠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继深圳佳居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在业内率先试点员工制后,日前我市又有8家家政公司“试水”员工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制是否能成为深圳家政企业转型的方向?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中介制的经营模式下,家政企业介绍家庭服务员与雇主认识,并促成双方形成雇佣关系,收取中介费用。而在员工制下,家庭服务员属于家政企业员工,由家政企业派遣到雇主家工作,并由家政企业发放工资。深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薛利说,实行员工制的企业大多为月嫂、育婴师等收入较高的服务品种。
市家协有关负责人称,员工制是行业产业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推行员工制,家庭服务员可从根本上转变工作观念,起到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也能使奖惩制度有效实施;家庭服务员成为企业员工后,生病、工伤、失业等都有可靠的社会保障;实施员工制也能从根本上改变“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个电话、一个人开办”的局面,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深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法律顾问、广东律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宗海说,对于家庭服务员,雇主希望她们今后能够更专业、素质更高,对于企业,雇主希望加强培训和管理,“未来的市场是呼唤家政服务公司走员工制道路的。”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阶段推行员工制存在不少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成本。市家协曾做了这样一个比较,一家采用中介制经营的企业,如按一个月介绍20名家庭服务员来计算,每人的输送费用约400元,行政管理等费用支出约900元,一次性居间介绍公司可收入1700元,由此计算,企业税前利润每月可达8000元。若按员工制进行经营,每月的行政管理费用约18000元,向家庭服务员发放工资需22000元,此外还有培训费、社会保险及一些行政外支出共达50070元,若按每人2000元向雇主收取服务费,也要亏损10070元。“目前雇主聘请一名住家保姆每月收费是1200元,如果采取员工制,这个价格起码要提高500元~800元,雇主可能难以认同。”孟君认为,强行采用员工制,并不能解决问题。目前企业逐步做到分类分级管理,比讨论哪种制度更为现实。
“家政的发展必须要由市场来引导。”吴宗海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他们也希望家政公司能够走上员工制的道路,政府管理好企业,再由企业管理服务员,这样就避免了很多问题,但企业转型需要过程。陈汉春也表示,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之下,可在试点后慢慢推开。
业界亮点
企业探寻“职业化”新模式
住家阿姨带电脑上岗
【本报讯】(记者 陈 姝)在位于罗湖怡景花园别墅的培训基地,刚刚应聘到家易通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接受培训的阿姨们正在用华硕易PC上网,她们可通过网络随时查找到与家政服务有关的工作流程、安全守则,以及家居保洁、家电使用、每日食谱、日用采购、礼仪才艺等十个方面的知识。
“我们主要为高端市场输送职业住家阿姨。”家易通董事长张践几年前涉足家政服务业时,就萌生了要为行业提供一个培训平台的想法。为此,他投入数百万元开发出一套家庭服务管理系统,购买服务器,成立影视部拍摄家政服务培训短片,并为公司的住家阿姨每人配备一台上网本,“阿姨们带着电脑到雇主家上岗,她们随时可以进入公司的主页,查找与家政服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在家易通,刚入职的阿姨们将接受30天~40天的培训,虽然这比其它企业的培训时间要多得多,但张践仍然认为,每个家庭千差万别,这远远不能够满足雇主们的需要,作为补充,这套家庭服务管理系统就成了阿姨们的“移动课堂”。
据市家协的调查报告显示,深圳家庭服务员的文化程度较低,其中八成来自农村,八成只有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但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深圳小康以上水平的家庭。与此同时,九成多的雇主要求更换家庭服务员的原因是他们完全没有经过培训,有些甚至连清洁、洗衣、熨衣都不会,更不会使用家用电器。
据我市几家有规模的家政公司透露,目前对住家保姆的培训时间是3~7天,公司投入的培训费用每人约200元。市家协有关负责人认为,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基础上,家庭服务员还需要接受法律、心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基本课时应有90个。如果按照这个课时计算,培训一个初级家庭服务员的成本是1200元。但九成家庭服务员不愿意支付,雇主和家政企业也不愿意支付。
“缺乏职业培训,现有的培训机制也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张践认为,不论是对家庭服务员的培训、晋升还是工资发放,都要做到职业化,要有“工具”进行支持。据了解,目前家易通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都设有一处别墅实景培训基地,聘请菲律宾导师对家庭服务员进行指导,每一段时间只培训20名服务员,每人的培训成本约2000元。家易通的高投入也获得回报,目前企业经营已达到盈亏平衡点,更重要的是,由其提供的住家阿姨也得到了三地雇主的认可。
据了解,目前市家协准备向全行业推广家易通这套网上家庭服务管理系统。同时,协会还将建立家政培训中心,着手建立深圳市家政数据库,有计划地开展家庭服务员的培训工作,解决上岗资格认证、家庭服务员登记等问题,实行分等级就业。
各界声音
市场细化为家政业未来方向
居家养老、亲子教育将是家政业力推重点
记者从市家协了解到,目前我市家庭服务业的服务品种不仅包括传统的住家保姆、月嫂、育婴师、早教员、护工、钟点工等,还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品种,如PBCE育婴师、陪伴式家教、涉外保姆、家艺师等。有的家政企业还向“家政一条龙”方向发展。
据统计,深圳每年婴儿出生约10万左右,客户市场有刚性需求。家易通家庭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践告诉记者,雇主市场可分为三类。低端市场的家庭因为有小孩或老人,不得不请家庭服务员;高端市场对家庭服务员的专业程度要求非常高,这两个市场对于家庭服务员有着“硬”需求。对行业价格最敏感的是中端市场,他们的需求弹性最大。
谈及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张践说,在所有的服务品种中,居家保姆(阿姨)最为稳定,居家养老是五至八年后的硬需求,亲子护理有着较大的增值空间,而家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下一热点。
孟君认为,目前绝大部分雇主的心态是希望找一个全能型的保姆,需要企业在这一方面加以引导。首先企业要进行产品细分,给客户以选择的空间。他说,居家养老是目前行业力推的重点,而母婴护理专业性强,属于高端市场,对企业管理有一定的要求。亲子教育的领域也可以进一步拓宽,如午晚托、小孩接送、育婴员等新品种都有待开发。
聘请家庭服务员应理性消费
市家协认为,要规范家政行业,仅从规范家政企业,加强对服务员的管理两方面是不够的,雇主在消费中也有问题有待改进。市家协认为,雇主在消费时也会因为很多自身的原因导致问题出现,使得消费者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成为产生纠纷的根源。
在签订协议方面,绝大部分消费者在聘请家庭服务员时没有详细阅读与家政企业签订的协议条款。事实上,在家政行业,除了《深圳市家庭服务业一线工作人员劳动合同》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台的范本外,其它均无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格式合同,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可要求更改协议内容。
不理性消费、不按市场经济规律消费,“越贵越好”也是目前雇主的心理误区。市家协表示,有的消费者缴纳上万元的高额费用后终于请到保姆,这个价格远远超出市场正常价格水平,但他们坚信“越贵越好”。还有部分雇主在签订协议前就不满意该家政企业的服务内容或者保姆提出的工资或家政企业的收费,仍与家政企业签订协议,这些不理性的消费都应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