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将家政坚持到底 帮您到家
资讯详情

洋保姆 冲击家政市场

发布日期:2007/12/28 0:00:00       阅读人数:1376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洋保姆”进入家庭,违反我国有关规定,但也表明一些家庭需要高素质家政人员 “洋保姆”来了

    “洋保姆”悄悄来到中国。

    在深圳,菲佣要来做家政的消息一公布,菲佣很快被订购完毕。雇主给出的待遇也很优厚,管吃管住,月薪平均3000元以上。在广州,“洋保姆”们不仅每月收入不菲,还有各种保险和休假,假期往来机票也由雇主负责。就连地处西部的成都,菲佣一来,也供不应求。

    据了解,“洋保姆”纷纷登陆也就是去年才有的事,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菲律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投资、经商、求学,他们对高素质的家政服务需求迅速增加。据广州市统计,外籍人员已有十几万,每年需要的涉外家政服务人员达3万。而这些菲佣多数拥有大学学历,受过专门的家政训练,更主要的是英语流利,与雇主沟通便利,所以自引进起就受到欢迎。

    青睐“洋保姆”的不止是在中国的外籍人士。经调查,在广州、成都等地,不少菲佣的雇主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这些人大多经济条件优厚,认为学历高、受过专业训练的保姆素质也高,同时也希望家里的“洋保姆”在料理家务的同时,也给孩子创造一个学英文的语言环境。

    “洋保姆”曲线就业

    有意思的是,“洋保姆”大部分并不是以从事家政服务的身份入境的,其证件上的职业多半是“教师”。

    明明是做家政,为何说是当教师?原来按照我国规定,此类家政服务的劳务输出很难取得工作签证。由于“家政服务”的来路不通,便纷纷成为教师。

    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于法鸣。于法鸣介绍说,我国1996年由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对外经贸部联合颁布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实行就业许可证制度。外国人到中国就业的岗位,必须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而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还要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才算合法就业。此外,规定还明确,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不能聘用外国人。中国政府鼓励目前国内人才短缺的技术、技能、管理和特种工作岗位引进和使用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员来就业。

    按这样一种说法,家政服务业并不属于人才短缺的岗位,而没有取得相应就业许可证前来就业的,已违反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

    保姆素质亟待提升

    在许多人眼里,保姆是一项对技能水平要求不高、大多数人容易胜任的工作。当前,我国就业压力这么大,怎么当地人不干、“洋保姆”一来就供不应求?

    据分析,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保姆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想要的保姆不仅要会洗衣做饭,还要会使用各种先进的电器,会替主人上网查资料,收发传真。但在大多数老百姓的观念里,做保姆还是伺候人的活儿,不体面,更算不上就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都不愿意来做。所以尽管这个市场蕴藏着大量的就业岗位,劳动保障部门一直在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就业,并制定了许多优惠措施,但市场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郑东亮指出,虽然现在许多“洋保姆”到中国来就业不符合国家规定,但这件事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方面,“洋保姆”对我国原有家政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抢了一些人的饭碗。另一方面,这种冲击也会促进国内家政从业人员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据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介绍工作,及时提供供求信息,促进就业,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