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那个雇主没谈妥?你家住在哪里?”
“这里有个雇主,想雇一名照顾老人的家政人员,一天就做一顿饭,月薪400……”
3月13日下午3点,内蒙古劳动力市场1楼后厅的家政人员面谈会现场,职业介绍中心家政服务负责人王志芳正在和一群求职者交谈。
保洁员:
工资太低雇不到人
还不到下午3点,内蒙古大伟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两名女性工作人员就到了现场,为招聘一名保洁员,她们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每天只需打扫5、6个办公室,月工资在六、七百左右。听到这个工资数额,大多数人摇着头走开了。
“工资虽然低了点,不过下午3点就可以下班了。”招聘人员小田不停地对围在跟前的几个中年女性解释着。
“我倒宁愿累点,每月能挣900以上最好。”家住团结小区的付云说。
下午5点,劳动力市场的后厅里已没人,而大伟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应聘表上只有3个人做了登记。这次他们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护理工:
月薪1800无人应
“有没有两口子都下岗的?”下午4点钟,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在现场大喊。
记者上前询问,原来这名男子是在招聘护理工。“老人病了一年多了,尿毒症,一直在住院,我实在抽不出时间陪护了。”他说。
现场大约有4、5个人上前询问,但得知情况后,没有人愿意干这份工作。该男子也已经是第二次来招聘了,之前还向很多私营家政公司咨询过。
“已经用过四个护理工了,最长的陪了7个月,最短的陪了7天,要么嫌累,要么嫌1800元的工资太低。”男子要求护理工24小时在岗,很多人都知难而退了。“最好是夫妻双方都下岗的,能够互相替换。”。
“我倒是很看中他出的工资。不过,孩子上高中,需要我做饭,洗衣服,24小时是肯定不行的。”光明路的苏秀云感到很遗憾。
等到大厅的人全散尽,这名男子依然没能雇到合适的人。
儿童保姆:
普通话不过关遭淘汰
吕女士准备给孩子雇佣一名保姆,她看中了付云,可是,付云的应聘目标是老人。
付云有自己的顾忌。她是乌兰察布市人,2005年曾在金川照看过一个两岁的小男孩。那年五一假期,孩子的父母出去旅游,她和小孩独处了五天后,小孩就学会了她的乌兰察布话,孩子的父母对此很反感,随后就把她辞退了。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得说普通话,我不会说,怕把孩子带坏了。”付云性格温和,为人和善,好几个给孩子找保姆的雇主都看中了她,但都没谈成。
记者了解到,除了普通话,文化程度也是许多雇主考虑的一个因素,“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雇主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小,考虑的因素自然就多些,毕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吕女士说。
厨师:
四菜一汤的要求
洽谈会即将结束时,中山路附近一家小饭店的经营者匆匆走进来,“早上8点半上班,每天只需准备一顿午餐,2-3个菜即可,最多时4个菜1个汤,要求一个星期不重样。主食是米饭、馒头,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吃一顿饺子,下午3点多就能下班。”这位雇主讲明了自己的条件,他出价600元,想雇一名女性。
“挺着急的,明天就得上岗。”和两三个人详谈后,他看中了回民区光明路的苏秀云,但苏秀云说还要“双项选择一下,也许还有更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