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黄金周即将来临,保姆话题再度浮出水面。日前,怀揣着驾驶证、秘书证、英语等级等资格证书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16名大学生亮相京城。虽然只是进行家政服务实习,市场反应却相当积极,高达1200—1500元的工资,依然很快被预订一空。对大学生保姆感兴趣的大多是企业老板、高级管理人员、海外归来人员或者高级知识分子。
其实,市场对大学生保姆的热心关注,并非始于今日,还在去年年初,河北这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曾经在京沪两地引发关注,从当时的情况看,他们简直就是家政市场上的“抢手货”,不但很快找到了工作,甚至出现过6个雇主争抢1名大学生保姆的情况。如今一年过去了,2004年负责市场推介的上海来邦家政公司总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大学生保姆的表现参差不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京沪等大城市,家政服务已经超越以往以“做饭、带孩子”为主的低层次,人们对技术含量更高的中高端家政服务的需求已经形成。
除了大学生保姆,尾随抵京的来自河北邯郸20多名中专生保姆,在月薪600元的较低价位上,也被迅速“抢购”一空 。对于向市场投放经过专业化培训的更高层次的保姆,京城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经理人员表示了乐观的预期,并认为京城对高端保姆市场的需求大概要占到总需求的40%。
在国外,大学生做家政勤工俭学的现象极为普遍。然而,大学生毕竟是“天之骄子”,一些人对大学生做保姆表示关注的同时,对他们能否做得长久表示怀疑,这并不奇怪。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告诉记者,其实大学生做保姆的最大意义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中国家政服务必须尽快驶入职业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以应对市场对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说,在家政行业管理方面,2000年国家颁布了《家政服务职业标准》,对这一职业进行了资格和能力界定,有了一定标准。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开始有组织地提供家政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管理的覆盖面还不够,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家政服务业还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相当部分的需求在家政公司或者相关机构得不到满足,很多还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一方面是巨大的保姆需求市场,另一方面是保姆的供不应求,保姆市场自发零散、低层次和缺乏职业诚信,而因为薪酬和服务质量问题引发的保姆频繁换岗更成为人们对保姆市场缺乏信心的大问题,这就是中国家政服务市场的现实情况。据估计,在京沪两地,现有的家政服务员只能满足市场30%家庭的需要,至少还有10万至15万个岗位缺口,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岗位需要的是高级家政服务员。
家政产业如何做大
近几年,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涉足家政服务的家政公司、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咨询机构日益增多。2002年,安徽的李文、王炜等四位硕士生放弃高薪和外企主管的职位,投资100万在合肥搞起了家政服务更是家政市场耐人寻味的事件。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加,尤其是中国中产阶层队伍的扩大和发育成熟,家政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有望做大。他说,在当今的中国一方面有迅速增长的需求,一方面有巨大劳动力的来源支撑供给,所以家政产业在中国有形成的现实条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则认为,家政服务要想作为产业发展下去,除了需要需求的支撑,尤其是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支撑外,这个市场还必须是规范的、有组织的,能否提供不同层次、专业化的家政服务是这一行当能否树立起产业形象的关键。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国家政服务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瓶颈。另外,保姆工资水平太低也是阻碍这一行业发展的障碍。而工资问题又跟服务有关,因为不知道服务会怎么样,当然就要压低工资。同时要看到这一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利润太低,投资回报率不高,这也是大资本不愿意进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大资本不愿意进入,家政产业资源如何整合?行业如何规范?苏海南所长认为,家政产业走出低谷,亟需国家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国家在贷款和税收上应该给予一定低息和免税优惠,另一方面也可考虑采取国家和社会资本联合投入的混合体制,有了资金和政府形象的支撑,产业的品牌很快就可以做起来,并有望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