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介行业标准即将出台,我市的婚介行业现状到底如何呢?近日,记者对我市的婚介以及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我市的婚介行业鱼龙混杂,不少市民都表示他们以及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曾受过骗。
房屋中介也做婚介生意
记者11月29日通过114查到了一家名“鹊桥婚姻介绍所”,并联系到了老板罗先生。在他的指点下,记者在江会路附近找到了一家房屋中介,进入店内,发现铺面狭小,铺内有两套桌椅和一台电脑,墙上张贴着租房、售房、家政等内容的花花绿绿的纸张,但唯独看不到与婚介相关的字眼。
负责人罗先生表示,该公司不但提供物业代理、房屋租售、家政服务等业务,还提供婚姻介绍。记者在罗先生的卡片上看到了“××物业有限公司”的名称,卡片背面除了物业代理、房屋租赁外,还有婚姻介绍、婚嫁拍摄、装修工程、抵押贷款、车辆转让等多项业务。
当记者问及为何在铺里铺外都没有悬挂婚介业务的牌子时,罗先生解释说,是怕顾客看了婚介牌子感到尴尬,不愿意进来。罗先生拿出该婚介所的征婚登记表,记者看到登记表上面有身份证、姓名、学历、有无小孩、有无楼房、择偶标准、家庭成员等的填写栏,但记者也留意到,登记表上并没有联系方式的填写栏。罗先生说,他会检查一下来该婚介所的征婚人士的婚姻情况证明。据了解,要想在该婚介所征婚,首先需要缴纳100元的入会费,随后,每介绍一位相亲对象见面就要收取20元,见面地点可以随客户意愿选择,也可以在该婚介所的二楼——一个小阁楼上进行会面。
随后,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该门面在工商部门的登记其实只是个体户,登记名称为“××物业咨询部”,而且经营范围也仅为房地产买卖、租用中介,并没有罗先生声称的“婚姻介绍”的业务,属于超范围经营。
据了解,像这样的非正规婚介所,在市区角落内隐蔽存在的不在少数,他们一般只用一张桌子、一个电话、一个人就可以从事婚介经营,因此而受害的征婚人士为数也不少。
市民征婚屡遭诈骗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市民及其亲朋好友都有被非正规婚介所欺骗的经历。
案例一:市民孙小姐的舅母已经去世十多年,舅父既当爹又当娘地拉扯两个年幼的表弟表妹长大,非常不易。两年前,有亲戚通过某家婚介,给舅父介绍了一位张女士,35岁,贵州人,已离异,无孩。孙小姐的舅父与张女士见过面后,很有好感,双方有意再婚。正在筹办婚礼时,张女士拿了孙小姐的舅父4000元后,便失踪了。找到婚介,婚介工作人员以不知情为由,不愿承当任何责任。
案例二:C小姐是一位白领,通过我市某婚介所找到了一位男士,双方情意相投。待到谈婚论嫁之时,C小姐偶然发现这位男士不仅是位已婚人士,且尚未离婚。确认之后,C小姐又羞又气,但之前因与婚介所没有签订有效的合同,只能自认倒霉。
案例三:老华侨李先生和太太旅居海外多年,有意为他们的儿子小李寻找一个中国女孩婚配。他们来到中国,找到了某家婚介,说明征婚标准后,婚介以各种理由让他们交了不少费用,但是仍不见一个中国女孩出现。后来,婚介终于给他们找到一个中国女孩,但是完全不符合儿子提出的标准,随后,婚介就撒手不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