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将家政坚持到底 帮您到家
资讯详情

家政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朝阳产业成"三无产业"

发布日期:2008/6/30 9:39:37       阅读人数:1186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帮助雇主洗菜烧饭、搞卫生的钟点工,看护0—2岁半婴幼儿的保育员,护理母婴的月嫂,在医院护理病人的护工,护理老人的保姆,还有为境外人士服务的涉外家政……如今,家政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是个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日益红火的家政服务业,在本市还是个“三无产业”:没有行业协会组织,没有规范的用工劳务合同,没有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由此引发的服务纠纷处于难以调解的状态。
   
    快速增长却是“一盘散沙”
   
    这几年,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市民百姓的许多生活环节都需要有家政服务业提供帮助,但已呈现面广量大态势的家政服务业,市场管理却是“一盘散沙”。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本市的家政服务业大致分属五种类型:民政部门下属的非盈利性质的家政服务企业,劳动保障部门扶持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申领工商营业执照的家政公司,以工会、妇联为后盾的社会团体,还有散落于各大街小巷的“保姆中介”,不少从业人员大都处在自由职业的状况,致使家政行业目前尚未建立相对完整的数据库。
   
    由于社会需求量大,这几年家政服务员的工资也是快速增长。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家政服务员的工资涨幅较大,如月嫂的工资涨幅最大,有的月薪已高达3000多元。因为有了“高薪”的诱惑,有的家政人员随意中止服务,令急需看护母婴或老人的雇主措手不及。
   
服务纠纷遭遇“处理难题”
   
    近年来,家政服务中的纠纷时有发生。有的雇主要求家政服务员超量提供家政服务,有的家政服务员护理老人、婴幼儿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有的“月嫂”拿着3000元左右的工资,却不懂得科学护婴知识,凭着在家乡的老习惯护理婴儿,令雇主哭笑不得,甚至还发生有的家政服务员用假身份证到雇主家“服务”时偷窃财物,危及市民家庭安全的情况。因为没有规范的用工合同制约雇主和家政服务员的权利和义务,面对家政纠纷,中介公司只能以处罚没有依据为由两手一摊,雇主只能自认倒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工商部门早在前年就已关注到家政市场的需求,着手制定规范性的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规定家政服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保护家政服务员和雇主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因至今没有建立对口的家政服务业行业协会,致使这项工作至今无法开展。

建立企业机制 加强行业规范

    面对家政服务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业内人士发出加强行业管理的呼吁,并提出如下建议:
   
    家政服务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也应建立企业管理机制。现在有些家政中介对于外来人员自己出示的身份证,不到公安部门验证身份证的真伪,只是在本子上作个记录就推荐给服务对象,是极不安全的。这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个作案嫌疑人拿着10多张假身份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频频偷窃得手,给公安部门破案增加了难度。如果建立了家政企业的登记制度,实行从业人员身份证联网备案查证,就可有效防范雇主家庭的安全问题。
   
    尽快成立行业协会,培育一批信誉好的家政服务企业,在行业内形成“领头羊”作用。像本市其他行业一样,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整个行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管理,促使这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规范家政服务业的培训机构,形成家政服务员持证上岗机制,从源头上提高本市家政服务的行业水准。记者在好事服务中心看到,护理老人、病人,伺候产妇、照看婴幼儿,都需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护理要求,每项家政服务都要经过几十个、上百个课时的培训。但是,现在不少中介“一手来一手去”,被介绍的家政服务员根本没有技能可谈,这样的家政服务,有碍上海家政服务水准的提高。
   
    另外,家政培训的政府补贴可向外来人员开放。据了解,本市失业人员参加家政培训,可以享受政府补贴,但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本市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失业人员不多,目前本市的家政服务人员(尤其是住家的家政服务员)绝大多数是外来妇女,有些人虽然愿意参加培训,但不肯自己花培训费。如果让她们也能享受政府补贴培训,就可以有效提高上海的家政服务水准。
   
    建立家政服务业的保障机制。上海的家政服务需求越来越大,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队伍。但现在的家政服务人员大都是外来妇女,与中介机构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因此她们都没法按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的要求参加保险,缺乏应有的保障。在家政服务业建立了企业登记制度后,家政服务员与家政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她们的保障问题也可落到实处。
   
    尽快出台家政服务的合同示范文本,使家政服务纠纷有处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