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社区“巾帼家政服务队”,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镇好日子社区的失地无业农民黄淑容的世界就美丽了许多———今年4月,她被社区送去免费培训,后进入新成立的家政服务队。对现在的工作,黄淑容非常满意:“收入比较稳定,每个月能挣五六百元,离家又近,可以照顾家和孩子。”
黄淑容是成都市妇联在农民集中居住区设立“女性就业服务点”的受益者代表。23日,成都市妇联在好日子社区举行“女性就业服务点”启动仪式,准备把这样的服务点推广到更多的农民集中居住区。
“人往哪里去?”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失去土地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30岁至50岁的农村妇女就业难题亟待破解。以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好日子社区为例,全区5000余住户近两万人中,1/3是失地农民,其中又有1/3无业在家,几乎全是30岁至50岁的女性,她们大多希望工作地点不要离家太远。
“满足她们的就业要求,必须在社区内部开发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社区党支部书记冯裕益说,“除依托市、区妇联就业信息网络成建制向外输送外,依托辖区用工单位就地安置,以及就近培训鼓励自主创业也是失地无业妇女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成立近两个月来,好日子社区“女性就业服务点”已就地安置130人,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家电维修、保安、钟点工等服务。此外,社区内的5家大中型企业也与“女性就业服务点”签订就业服务协议。
对于女性就业服务点在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设立,成都市妇联副主席高九云表示“不会强行推进”。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距离市区相对较近,拥有5家亿元资产企业,失地无业农民在社区居民中比重不大———好日子社区的这些优势,相当数量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恐怕一时难以拥有。那么,对其他居住区而言,失地无业农村妇女劳动力该如何转移?又该向何处转移?探索远未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