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临近春节的时候,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再现“保姆荒”,保姆薪酬也随行就市,一路高涨。对此,有媒体报道,浙江杭州某家政市场前天贴出这样一份公告,给春节期间居高不下的保姆工资下了道“限高令”:以天计算的保姆工资最高不超过80元,以月计算的保姆工资最高不超过1500元。“东家”与保姆签订协议,需经过市场
管理部门审核,如果价格超出公告规定,商户就要挨罚。笔者认为,这份“限高令”看似解决保姆越来越“请不起”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埋下诸多隐患,甚至使“保姆荒”加剧。
首先,家政市场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无权出台“限高令”。而且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或有关组织不能强令企业、雇主给付他们或社会认为“合理”的工资,否则,不但侵犯企业、雇主的权利与自由,而且必将导致市场难以自生自发地发挥作用,损害市场经济的发展。另外,家政市场作为供需双方中的供方,更不应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
实际上,年关凸显保姆资源呈供小于求局面的时候,工资上涨不但显现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时,可以促进保姆通过获得相比以前或当地更为高的工资,以实现工资调节人员流动的作用,重新配置保姆资源市场,以缓解保姆荒。杭州这个家政市场对保姆工资加以限制,并不是明智之举。一旦其他地区或家政市场的保姆工资因供不应求的形势而上涨时,恐怕该市场将出现自己的“保姆荒”。这个道理,在更大范围内同样适用。
另外,保姆行业高工资未尝不可。众所周知,世上的职业无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限高令”无异于“歧视令”。何况,目前保姆的素质正在日益提高,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家政服务工作的技术性、知识性等含金量越来越高,月嫂、大学生保姆等针对性的“保姆服务”已经超越传统保姆的定义,工资随之增加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更不用说,当前,在力促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完善社保机制,扩大内许需等方面,国家出台诸多政策予以支持。与垄断行业的高工资不同,保姆行业的“限高令”将使这个低收入群体雪上加霜。2006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6097元,而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北京普通保姆年平均月工资只有7200—12000元,大大低于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如果各个行业都相继效仿,出台“限高令”,将不利于缓解我国的贫富差距。总之,给保姆工资“限高”,不仅不利于行业自身进步,更有损市场经济发展,切不可盲目为之。
据悉,在成都,保姆市场同样在春节前十分火爆,为了补充巨大的市场空缺,不少保姆、家政公司纷纷到高校找留校大学生,动员他们去当“临时保姆”,甚至开出2000元以上的月薪。这个做法与出台“限高令”的家政市场的做法正好相反,从工资上涨中,我们看到了市场供求关系,看到了行业的含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