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家庭服务业或面临重新洗牌 “我们家政企业经营者向社会庄严宣誓:坚持合法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坚持规范经营,执行行业准则;坚持诚信经营,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科学发展,树立企业品牌;热心体贴员工,保障合法权益;热心服务雇主,抵制欺诈行为;热心公益事业,维护行业声誉;热心社会发展,振兴南通家政。”15日,在刚刚成立的南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上,该协会会员们郑重向社会承诺。 伴随着家政新国标颁布的契机,南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应运而生。首批会员由60家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企业单位组成,他们都是目前南通市场上从事家政服务的骨干力量。 据了解,目前我市家庭服务业存在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服务技能不规范等问题;从供需关系来说,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状况。这里的“家政服务”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保洁、保姆的上门服务,而是一个服务内容广泛的综合性的行业,比如烹饪、宠物护理、花草护理、上门减肥、上门美容等服务。广泛意义上的“家政服务”其实就是将各种服务的场所从店铺变为家庭,使顾客享受到“私人定制”的服务。 为此,新成立的南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有7个专业委员会,其服务的项目分别为:清洗保洁、母婴护理、养老(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病患陪护、家政培训、(普通)家政服务和互联(网)家政。未来,还会成立搬家、开锁等专业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7个专业委员会中,互联(网)家政融合了“互联网+”的概念,它是一个电商平台,实现一个线上线下统一管理模式,将所有提供服务的商家整合到平台上,以此来拓展企业的服务。“互联(网)家政”不仅是对商家的展示,同时也为市民自主选择提供了便利。平台还推出服务反馈和售后跟踪功能,这有利于商家改进服务质量,保证市民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近年来,我市家庭服务业逐渐摒弃了传统的中介制管理模式,开始采用员工制模式规范经营。“这种管理形式的转变,必然会带来运营成本的提高,但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看,员工制的管理模式,综合成本较低,公司可以规避运营风险,企业员工个人利益也能得到保障。”南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储小梅透露。 “月嫂”持证上岗将按等级划分 “南通家庭对于月嫂的需求量很大,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南通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母婴护理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新发布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中,对母婴生活护理员(俗称月嫂)提出了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年龄在18~55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具备与等级相适应的服务技能、上岗服务时应着统一工作服、定期参加职业培训、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精神病史和传染病等。同时,该标准还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个等级,其中一星为最低等级,金牌为最高等级。 而级别最高的“金牌月嫂”,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例如高级家政服务员、高级育婴师、中级营养配餐员资格证书等。并且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工作经历不得少于48个月,至少累计48个月客户满意无投诉,可以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对新生儿和婴儿进行生活照料及生活保健。 对于没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金牌月嫂”,标准要求更高:需具备72个月以上的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工作经历,累计72个月客户满意无投诉。 “其实‘月嫂’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业,对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明文规定,不但可以有效地规范‘月嫂’市场,还可以加强从业人员的归属感。”这名负责人介绍。 家政服务渠道将与互联网对接 记者了解到,过去想要获得家政服务,例如“月嫂”服务,都是经过中介介绍或熟人介绍。这样的介绍方式,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月嫂资质较低,不能很好地服务雇主;中介服务企业不具备家政服务资质;相关政府部门监督职责不明确,收费秩序紊乱等。这些“痼疾”在国家实施新标准之后,都会得到有效解决。 储小梅认为,“以前家政行业不规范,都是经营者理念有问题,贪图既得利益,扰乱行业市场。若经营者能够按照行业要求规范员工素质,提高企业践行国标的执行力,企业可以持续稳定经营,行业可以规范有序发展。” 她表示,对家政行业来说,新国标的出台既是机遇也有挑战,机遇就是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挑战就是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此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还要和互联网进行对接。比如时下流行的app,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同时也让客户明明白白地消费,这些对于家政服务工作提档升级,无疑会起到推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