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版
城市切换
家政资讯
家 政 通
代理加盟
资讯详情
研究证实六种食物吃多会危害大脑健康
发布日期:2014/9/19 9:46:15 阅读人数:1095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咖啡因
咖啡是现代人生活的好伙伴,早上来一杯咖啡开启一天的生活,下午累了,来一杯咖啡提神,但有些人并不适合喝咖啡。专家表示,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应该避开咖啡因。许多人试图通过喝咖啡应对
嗜睡
等症状,却在无意中将自己陷入焦躁的心理之中。
据研究发现,一杯咖啡确实可以提神,喝第二杯则能提高集中力和警觉性,会令人更精神;但喝咖啡过量却可能会令人兴奋过度,反而变得疲惫,甚至惊悸。
这一发现得到英国
心理
学家路易斯的研究支援,他警告那些狂喝咖啡的人可能会出现“咖啡因病态”,焦躁、坐立不安,无法专心工作。
味精
有研究称常吃味精大脑会反应迟钝、
记忆力
降低。专家表示,研究发现,吃过多味精不仅会导致头痛和
胸闷
,而且会严重影响大脑健康。
摄入味精会过度刺激神经细胞受体,甚至会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味精会致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限制了人体利用钙和镁,可引起短期的
头痛
、心慌、恶心等症状,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近十来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很多神经退化性疾病中,包括老年性
痴呆症
、帕金森氏症、青光眼等,神经
细胞
逐渐死亡与谷氨酸的神经毒性有关。
饮食
中最好不要摄入
味精
。
含防腐剂的加工食品
防腐剂
是由人工合成,长期过量摄入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运动营养学家布兰登•曼托尔博士表示,加工食物含有防腐剂、色素、人工
香料
等影响行为和大脑认知能力的成分。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近来的研究证实,如果长期食用高脂肪的垃圾食物,会渐渐地损害脑部,造成认知能力低下,以及记忆及学习能力低下。
食品添加物并不能作为人体形成及修复组织或产生能量时的原料,它们非但不是细胞所需物质,还是有害物质。
高盐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摄取过多盐分加上缺乏运动,会加速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退化。
该研究跟进了1200多名年龄介于67至84岁的长者,发现部分平日摄取较高盐分及经常久坐的长者,在简短智能测验(MMSE)的成绩,较摄取适量盐分的长者差。研究又发现,若长者停止进食含高盐分的食物,认知退化速度就会减慢。有关研究已在新一期的《衰老神经生物学》期刊发布。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钠摄取量应少于2000毫克,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煮食时以香草代替盐作为调味料,以及避免吃罐头加工等高盐
食物
。
糖
《生理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果糖降低大脑和记忆功能。运动营养学家布兰登•曼托尔博士表示,长期大量吃糖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期刊 Appetite更发现,摄取太多糖会导致认知功能缺损、记忆力衰退。
研究发现,短期摄取高糖分
食物
会造成
记忆力
下降。生物学期刊研究也表明,摄取含高糖分与饱和脂肪的食物,足以损害记忆力。
此外,研究发现,阿兹海默症(老人痴呆症)是一种“第三型”糖尿病,当摄取过多糖分,会抵制大脑中的胰岛素分泌,增加阿兹海默症发生机率。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会使血糖不稳定,造成身体发炎,还会增加脑血管退化和硬化危险。
2012年一项研究发现,反式脂肪摄入过多不仅会升高“坏”
胆固醇
(LDL)和降低“好”胆固醇(HDL)水准,而且会导致大脑萎缩。
营养专家表示,反式脂肪会影响
胰岛素
敏感度下降,使
血糖
控制不稳定,即醣化终端产物造成键结,即容易伤害脑神经,造成记忆能力及学习障碍现象,此情况与糖尿病、阿兹海默症等形成原因类似。
上一篇:
江西地方月嫂服务标准遇冷 部分家政企业担心新规会减少收入
下一篇:
如何挑选合适的酸奶
相关资讯
热水泡脚去疲劳对心脏好处多
09-28
换季时节如何预防疾病上身
09-06
换季时节如何预防疾病上身
09-03
鼻子里面疼 导致鼻子里面疼的原因
08-27
益生菌缓解肠胃炎腹泻 宝宝慢性腹泻的原因
08-23
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但要当心副作用
08-15
低血糖的原因,低血糖的症状
08-02
甲减会引起不孕不育,如何调理?
07-26
龋齿的病因,如何防治幼儿龋齿
07-23
甲减会引起不孕不育,如何调理?
07-22
家里这些东西不清洗会危害健康
07-18
老年人多运动保养腿脚
07-14
本周资讯TOP10
好帮家家政网为广大用户提供本地信息的浏览和发布平台,欢迎大家对无效信息进行监督和投诉。
联系方式
Email:252156205@qq.com
Q Q:
全国热线:4006-557-580
关于好帮家
|
广告服务
|
会员条款
|
付款方式
|
加盟融资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信息质量控制规定
Copyright©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帮家家政网
闽ICP备18023104号-2
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