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企业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不能靠给钱,而要让他很好的生存下去。所以,政府服务比资金扶植更重要。”施介一是上海某医疗设备公司的创始人,2011年经过嘉兴南湖区余新镇的招商工作,成功回乡投资。当问及为何愿意回“嘉”时,施介一打了这样一个比喻。 昨天(5月23日),“浙商创业创新”全国网络媒体嘉兴行活动落下帷幕。三天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二十家网络媒体分两组走访参观了嘉兴各区、县,以及一些浙商回归代表企业。企业家们纷纷表示,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发展,除了割不掉的乡愁,还有政府对企业无微不至的服务。 1997年施介一到上海创办医疗设备企业,经过多年打拼,其生产的产品目前在国内销量名列前茅,也是上海高新技术转化项目。“说实话,上海的一些退税政策比嘉兴要好很多,但嘉兴的政府服务是上海所没有的,特别贴心。”施介一说,在一个地方办企业,光走流程就要很长时间,有几十个章要盖。而在嘉兴会有一条龙服务,由政府部门帮你去协调、办理手续,少了很多麻烦。 据了解,嘉兴各级政府正开展“保姆式服务行动”,完善市、县联动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做好全程服务工作,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此外,各级政府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致力打造高效服务浙商的“政务超市”,完善政策咨询、信息服务、代办服务等贴心操作程序,为回归浙商提供一条龙服务,有效协调职能部门解决浙商回归项目落实中的困难。 施介一表示,有了政府贴心服务,企业就能一心搞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生存力。这比光给钱的扶植要重要的多。家长疼爱孩子也不能只给钱花,而要教会他生存能力,一样的道理。 嘉兴市在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浙商创业创新重大战略决策中,走在全省前列,感召浙商“回嘉”投资创业。据悉,嘉兴2年多引进958个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371亿元,全力打造上海“金南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