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将家政坚持到底 帮您到家
资讯详情

保姆来信拨动社会心弦 将心比心温暖彼此心田

发布日期:2013/11/27 14:14:16       阅读人数:9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家住花桥一村的袁爹爹向记者展示保姆为他做的冬鞋

  采写:本报记者李菡 李曼英 陈名钰 鄢婉 吴质 摄影:记者魏铼

  楚天都市报编辑部:

  楚天都市报今天(26日)出版的《独家点采》保姆之事,我觉得太好了,太有必要了,贵报抓到了大家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保姆事,几乎成了千家万户焦心之事,来一次大讨论切合实际。

  我感到如今请保姆难,请好保姆尤难。元旦、春节即将到来,保姆荒亦将到来。这是让需请保姆者大感头痛之事,会让千家万户烦恼,尤其是空巢老人、患疾人之家!保姆事业,想搞好,也很难,是件棘手事。如今保姆市场不规范、比较乱,雇主与保姆相处如家人的,有,不蛮多。我以为保姆与雇主,应该互信互尊,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双方两好合一好的关系。

  敬盼贵报多花一些时间,讨论一个好结果出来,最理想的是能提醒相关部门,管好保姆市场,惠及千万市民。

  89岁瘫疾老人袁立灿

  “看了报道,我才意识到,我家的保姆可能真的存在没有吃饱的情况。但她一定是误会我了,回头我会让妻子和她好好沟通。”昨日,看了本报《城里人家的碗盛不满家人般的温情》的报道后,不少市民通过电话、来信、邮件和微博等方式,或支招,或讲述,参与了讨论。

  50岁的公司职员陈先生说:“之前看过涉及环卫工、农民工的报道,这次有媒体心系家政保姆,把一个人们可能忽视的问题摆上台面来谈,很温情、很给力。”

  “这么多年,我家换了四五个保姆,有关心、有信任、有尊重,但还从来没有考虑过保姆吃不饱的问题,如果不是看了报纸,我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回家后会问问阿姨,以后也会更细心。”62岁的张女士说。

  也有一位请了43年保姆的老人打来电话,讲述了这些年来他和每一任保姆的温情瞬间,“怎么能不知道人家在饿肚子呢?”老人的观点很让记者感动:“我对自己和保姆的定位是母亲和女儿,如若各自找到各自的位置,就会有各自的责任和爱。”老人认为,保姆和雇主是平等的,只要有真心,会沟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的读者则理性地分析了原因,城乡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有效的沟通,不生隔夜气,才是相处之道。

  吃饭从来都不是小事,它关乎一个人的生活,关乎一家人的幸福,也关乎这个城市里城乡两个群体的融合共生。

  【说感想】

  我家秀气保姆真可能没吃饱

  “我家保姆肯定是误会我了,我回去要好好和她说说。”家住南湖的丁先生昨日看了本报报道后,打电话对记者说。

  丁先生的小女儿前年出生后,家里就开始请保姆。他记得,当时是夏天,他专程开车去保姆陈阿姨的住处接她,陈阿姨从家里出来,背着大包,提个小包,右手还拿着一大块西瓜在啃。“她吃得蛮快,不到十步路,西瓜就啃完了。”丁先生坦言,当时他觉得这个阿姨“太能吃”了。

  但在之后的相处中,丁先生却发现陈阿姨吃东西“非常秀气”。每次吃饭,她总是几口就扒完了,很少夹菜。家里的牛奶、水果,即使家人递过去,她也从来不伸手。丁太太有时候问:“陈阿姨你吃饱没有啊?”她也是回答得很含糊:“可以了。”

  前不久,有一次晚饭时,8岁的大女儿因为有爱吃的菜,一阵狼吞虎咽,连吃几碗饭。“少吃一点,晚饭吃多了,不好消化。”丁先生对大女儿说道,这时正站起身来的陈阿姨愣了一下又坐下了。

  丁先生当时没多想。“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不对劲,陈阿姨可能是站起身来去添饭的,她也许误会我的意思了,以为我讲的是她。”丁先生看了本报的报道后,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推测。

  “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是我们没注意到。但是她没吃饱,真的可以跟我们讲。我们请她照顾孩子,希望她全心全意对孩子好,我们怎么会对她不好?”丁先生说,接下来,他会让太太跟陈阿姨好好谈谈。

  以前很少考虑过保姆的饭量大小

  由于家中母亲身体不好,腿脚不灵便,今年62岁的张女士长期请了住家保姆前来帮忙,除了照顾母亲的起居,也兼着做一些家务。张女士从母亲几年前中风开始请保姆,已经换过4次保姆,有因为自己觉得不满意要求换的,也有保姆自己要求离开的,“家中保姆来了又走,这么多任,我从来没有想过她们吃不吃得饱的问题。”张女士惭愧地说,以前可能还真有保姆没吃饱的情况。

  母亲重病出院,回家了只能卧床,那个时候自己还要工作,家里的一切都要交给保姆做,母亲的一日三餐都是保姆在喂,经常耽误自己吃饭的时间,自己也看见过她偷偷吃馒头的画面,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她是干活辛苦太饿了。

  现在家中是新请的阿姨,张女士称,“我们对保姆有关心、有信任、有尊重,但很少考虑过保姆吃不饱的问题,如果不是看了报纸,我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回家后会问问阿姨,以后也会更细心。”

  看了报道才知存在这样的尴尬

  43岁的幼儿园老师刘艳家里定了一份《楚天都市报》,昨日早上看到封面的标题,就很好奇地翻进去看了看。刘艳说,看到报道后,还是很吃惊的,原来没想到保姆会吃不饱。心想着谁家也不缺那么点饭菜,而且一家的饭菜量一般都是由保姆来掌握,怎么会吃不饱呢?

  刘艳说,保姆干的是体力活,多吃些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来雇主家干活,就起码得吃饱吧。“看了报纸后,我发现自己可能想得过于简单。比如,报道中保姆因害怕别人笑她是农村人而不敢多吃,我感觉还是很真实的。因为我自己也是孝感农村出来的,以前走城里亲戚时,也会比较拘谨,不敢多吃。在这一点上,保姆的尴尬我能感同身受。”

  刘艳称,觉得保姆真是挺不容易。希望雇主能够给她们更多耐心,多和她们沟通,让她们不再有一种寄人篱下的陌生与拘谨感,这样保姆才能真正像在家里一样自然地吃饭吧。

  【讲技巧】

  家政公司支招

  解决办法最好是当面沟通

  本报关于“保姆没吃饱”的报道刊登后,作为保姆与雇主之间“润滑剂”的家政公司就此展开了讨论。记者发现,大多数家政公司认为保姆调整心态,学会主动跟雇主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案例

  说话转道弯 反生了隔阂

  “吃不饱的事我说不出口,还是公司出面比较好。”今年年初,45岁的陈阿姨因为在雇主家吃不饱饭,向家政公司求助。陈阿姨说,雇主鲁女士一家饭量偏小,每天做饭很少,她不好意思多吃,常常饿着肚子干活。好几次,她都想向雇主反应情况,但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我才来工作一个月,怕雇主嫌我要求多。”左思右想,陈阿姨决定让家政公司帮她“代言”,委婉地表达增加饭量的意愿。

  家政工作人员当即给雇主鲁女士打了电话,询问阿姨的工作情况,顺便问了她的伙食状况。一开始,鲁女士还非常高兴地说:“阿姨每天和我们一起吃饭,像家里人一样。”工作人员非常委婉地暗示,阿姨可能吃不饱,鲁女士愣了下,有些恼火地说:“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她怎么不直接跟我说,要跟你们告状?”

  鲁女士的一番话让一旁的陈阿姨懵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了打小报告的坏人。“早知道就自己说了。”陈阿姨说,自从那通电话后,鲁女士虽然给自己增加了伙食,感觉却觉得有些生分了。陈阿姨吃一堑长一智,有信心用真诚的沟通挽回雇主的信任。

  支招

  迈过心理坎 要主动沟通

  徐东一家政公司的员工余小姐告诉记者,阿姨向家政公司反应吃不饱饭的情况,公司一般不会直接和雇主联系,而是会教导阿姨如何自己与雇主沟通。

  家住汉阳的丁先生今年从美国归来发展事业,小夫妻平时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孩子,只能请阎阿姨帮忙。由于家里的老人怕浪费,每天做饭都只让阎阿姨放很少的米,阎阿姨每餐吃浅浅一碗米饭。阎阿姨早就想向雇主反映情况,但是怎么说才能不伤和气呢?

  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吃不饱其实是一个沟通问题,如果自己不能过这个坎,以后还会遇到类似问题。老人是怕饭做多了浪费,只要直接说自己想吃几碗就行了。”

  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阎阿姨下定决心。第二天做饭时,阎阿姨就大方地对老人说:“爷爷,我想吃两碗饭。”没想到老人很爽快就同意了。“原来这么容易,早知道我就不用挨饿了。”阎阿姨笑着说。

  家政公司负责人表示:“保姆要站在雇主的角度去跟他们沟通,因为客户请保姆就是为了照顾自己的家人,只有保姆吃饱了,才能有力气更好地服务雇主。”

  【谈经验】

  每天要干力气活 保姆吃饭用大碗

  感谢理解,她为雇主一家织了16双毛线鞋

  家住花桥一村的袁立灿老人总说:“我们家有4口人。”他说的4口人,包括89岁的他、85岁的老伴、60岁的女儿和52岁的保姆皮阿姨。袁立灿行动不便,老伴身体也不好,女儿负责三餐,皮阿姨主要照顾两老。

  十年来,袁家请过不少保姆。身为这家的“大厨”,袁女士有办法测试保姆们的饭量。每当有新保姆进家门,她都会问一声,“能吃多少?”有的保姆说得不明确,她就把饭菜准备得多多的,剩过几次饭菜后,她就明白对方的饭量了。

  在他们家,保姆和大家不一样,是用大菜碗吃饭。每天,四人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每当皮阿姨放下筷子,袁爹爹和老伴就会询问:“吃饱了没?”袁爹爹说:“她年轻,又要干活,当然要吃得多啊。”皮阿姨每天要反复6次将半身不遂的袁爹爹从床上搬到轮椅上,再从轮椅搬到床上。这是连女儿都做不来的力气活。

  皮阿姨来自黄州,这是她在武汉的第二户人家。入秋以来,她抽空为袁爷爷家里老老小小织了16双毛线鞋。

  皮阿姨最初编织拖鞋,是为了袁爹爹。老人脚上的那双鞋子已经穿了4年,很旧了。他脚部没有知觉,穿拖鞋容易掉,靴子又难穿进去,要找一双合脚的鞋子很难。皮阿姨便说:“我来做一双老人能穿的、暖和的鞋子。”她用柔软的毛线,编织成齐踝高度的棉鞋,好穿又保暖,袁爹爹非常喜欢。随后,皮阿姨又给婆婆织,后来干脆逐一给这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做了一双。

  自带海碗自己吃 方便卫生又自在

  她换过三户人家从没饿过肚子

  46岁的罗阿姨是红安人,从事保姆工作一年,换过3户人家,从没饿过肚子。她从同行那里听说了本报的报道后,讲述了自己的经验。

  罗阿姨有慢性胃病,每到一户雇主家前,她都会明确地向雇主说明自己胃不好,吃不得冷饭冷菜,更饿不得。她经历过的这三家雇主无一例外地表现得十分大度,有一位甚至对她说可以在饭做好后直接吃,不用等大家伙开饭。

  罗阿姨说她从做保姆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大碗,个头与农村老家的饭碗一样大。在雇主家吃饭,她总是一次性将饭菜都打足后,再去客厅里吃。这并不是雇主不邀请她一起吃饭,而是罗阿姨觉得这样既方便卫生自在,还可以在吃饭的空隙里看看电视节目,雇主慢慢也就不强求了。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罗阿姨觉得做保姆,首先得把雇主当成自己的家人,分内事做完后,可以力所能及地看事做事,并关心雇主。同样,如果自己遇到了问题、疑惑,就直接和雇主沟通,“只要真诚相待,雇主都是很好的。”

  “在我生病时,雇主给我买药,还有家雇主给我买过冬的衣服”,罗阿姨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光是吃饭这件事,只要保姆与雇主都坦诚地交流,慢慢地就可以像亲人一样相处。”

  老家带来土特产 用真心换取真心

  大胃王保姆从来不怕暴露食量

  “每天过早,我都要吃4块钱的大碗热干面和一个包子才能饱”,来自新洲的保姆徐阿姨从不忌讳自己能吃。做了5年保姆的她觉得,自己的饭量改不了,也藏不住。而她的每一位雇主,都非常喜欢这位能吃能干的阿姨。

  徐阿姨每到一户雇主家时,都会从老家提些土鸡蛋、蔬菜水果之类的土特产作为见面礼,雇主都很高兴。彼此熟悉后,她会直言自己饭量大,但一点也不挑食,一大碗饭就着一点菜吃就可以了。雇主听后,都说这是小事,让她做饭时自己拿捏米量,不要剩太多饭就可以了。

  徐阿姨觉得一个人在外打工不能亏待自己,身体是干活的本钱,饭量大没什么好遮掩的,要那样也就亏待了自己,但她很感激雇主们的体谅。平时,她会隔三差五地从老家带些小礼物,有时是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水果,有时是挨家挨户收来的土鸡蛋,她知道城里人很喜欢这些土生土长的绿色食品。

  徐阿姨最近工作的一户人家有个4岁的小男孩,每次都闹着要吃她带的土鸡蛋。“小家伙很聪明,现在凭味道,都能分得出是洋鸡蛋还是土鸡蛋了。”徐阿姨得意地说。

  【回音壁】

  邓阿姨(43岁 家政从业者):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这个群体吃不饱饭的问题会有人在意,一直以来不好意思提,饿就饿了,看到这个报道,感觉很温暖,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说肚子饿了。

  张先生(60岁退休):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无论是雇主还是保姆,要相信他人,相信世间有温情。也要学会沟通,自家人怎样说话,就应当和保姆如何说。

  王磊(23岁公司文员):很多阿姨饿着肚子但是不好意思直说,可以试着多做一点饭,如果雇主发现即使饭做得多,也没有剩饭,就会意识到阿姨吃得比较多。如果主人反应比较强烈,阿姨也可以趁着解释的机会,一口气把心里话说出来。

  网友“乌丢丢”:家里老人的生活习惯确实很难改变,如果阿姨直接和老人反应情况,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引起老人的反感。阿姨可以试着和老人的子女沟通,再由子女来劝老人。这样不仅避免了和老人发生直接冲突,而且还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荣俊(31岁 公务员):我觉得报道里的保姆可能想多了吧?现在能请保姆的家庭,环境应该都还不错,人的素质也不会太差。雇主都不太会在乎你吃了多少,更不会嘲笑你吃得多什么的。只要保姆能坦诚地说出来,吃不饱的问题应该立马可以得到解决。不然你天天藏着不说,别人哪里知道你有没有吃饭咧?其实,就是保姆一句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