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不停的雨,带来一丝秋意,青山区白玉山街康美社区的王金桃加上了夹衣。昨晚,她脸色灰白地靠在床背,直到接到儿子从医院打来的电话,才安心地躺下来——一个月前,60岁的王金桃将一个肾脏移植给了36岁的儿子邓卫斌,如今儿子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排异反应。
儿子苦等三年找不到肾源
“只要能救儿子,我都愿意试”
街坊们说,王金桃的命很苦。2005年,她在武钢工作的老伴突发心肌梗塞走了。这个1997年才来武汉、不识字、甚至不会独自坐公交车的女人,突然没了依靠。
那时,大女儿在老家通城县,儿子邓卫斌没有稳定工作,又刚结婚添了宝宝,小女儿邓红霞在读职高。
从此,王金桃起早贪黑做家政工,每月有近千元收入,她又在离家1里远的地方,开了块地,种上蔬菜,省去一笔开销。靠着微薄的收入,她供小女儿念完书,嫁了人。儿子也到煤灰厂工作,一家人的日子开始有了
手术成功她孩子般地哭了
“哪个肾好,哪个给儿子”
手术定在8月8日上午8点,护士为缓和气氛,和老人开玩笑,“准备把哪个肾给儿子啊?”王金桃认真地回答:“哪个好就哪个给儿子。”她并不知道,根据医院充分检查和分析,早已确定是左肾。
手术前,医生再次给她讲解手术存在的潜在风险,她只问了一句:“我儿怎样算是救活了?”医生说:“只要能排尿,就算是手术成功。”
中午1点半,王金桃脸色惨白地被推出手术室,腰左侧多了一个缝合18针的伤口。
下午4点,邓卫斌也被推出手术室。
王金桃的坚强给主治医生张伟杰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很多人在进手术室前都哭了,而她,好像很期待这一天。”
直到手术后第3天,身在重症监护室的邓卫斌打电话过来,告诉妈妈手术当天他就排尿了,医生说手术很成功。王金桃再也没忍住泪水,把头倒向一边,孩子般嘤嘤地哭了起来。
一个月来瘦了20多斤
“只想赶紧好起来,再出去做家政”
8月29日,王金桃到医院拆线,邓卫斌远远地看着母亲走来。他无法相信,那个消瘦得不成人形的老人,是原来一人能干两人活、健步如飞的母亲。到昨天,距手术近一个月,王金桃已瘦了20多斤。
张伟杰说,目前这对母子情况良好,但是由于排异反应随时可能出现,未来3个月到一年,都需要进行较密集的检查。
移植肾的成活率在10年内达70%。因为医院只接受直系亲属间的器官移植,所以父母移植器官给孩子的情况比较多见,目前国内超过55岁以上的器官移植供体达30%。无论供体的年龄大小,只要器官各项功能达标,就可以在新宿主体内正常运转。
王金桃说,现在只想赶紧好起来,再出去做家政,尽力帮儿子填补欠下的近20万元债务,“我要看着儿子好起来,陪着孙女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