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荒
湖南各类家庭的服务需求量达到了200万户以上,而从业人员仅有55万。
培训弱
现在除了商务部每年1万个培训指标和人社部门的C类农民工培训资金外,基本没有配套资金支持。
保障少
现有约55万从业人员中,只有10%的企业骨干享受到购买“五险”保障,49%的人员没有享受到相关社会保险保障。
品牌小
由于培训弱,“湘女”家政知名度目前已被山东“阳光大姐”、安徽“徽嫂”、四川“川妹子”等品牌所取代。
春节期间,不少在城市辛苦了一年的保姆们回老家了,随之而来的“保姆荒”让不少城里人心慌。昨日,省人大代表杨琳表示,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培训、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都是造成家政行业人员流动大的重要原因。她建议,要加大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社保保障,重塑“湘女”家政品牌。
缺口巨大
年前9个雇主争抢1个保姆
春节将至,随着大批保姆提前返乡,家政公司大都唱起了“空城计”。
“家政公司、大小中介、亲戚朋友都问遍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王先生的父亲因病生活只能半自理,一个多月前,家里请的保姆准备回老家过年,他想找个受过培训、能照顾老人的住家保姆,工资给2200元/月左右,但直到现在都没有音讯。“和前几年比,保姆越来越难找了。”王先生说。
记者从长沙市部分家政公司了解到,春节未至,家政市场的订单已猛增一倍,面对提早到来的“保姆荒”,各公司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最紧张时甚至9个雇主争抢1个保姆。即使是加班工资加到了200%,愿意春节留守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培训滞后
多数从业者缺乏正规培训
不会用电熨斗、微波炉,不会给小毛毛做营养餐,不会看药品说明给老人按时服药……“雇主对保姆不满意,多是因为所付工资跟保姆的技能、服务不匹配。”杨琳介绍说,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正规培训。
“我省连续5年且每年培训10万人,才能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按照劳动力使用周期律概算,杨琳算了一笔账,现在的培训除了商务部每年1万个培训指标和人社部门的C类农民工培训资金外,基本没有配套资金支持,持证上岗的人员少之又少。她建议,要建立省、市(州)、区县(市)三级政府5年配套培训目标计划,全省每年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实现5年培训率达到70%的目标。
保障缺失
超五成家政人员处于保障“真空”
“超过五成甚至更多的家政人员都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杨琳做过这样的统计,湖南约有2900多家家政企业,有能力实行员工制的企业还不到3%,97%的企业仍属于中介制。现有约55万从业人员中,只有10%的企业骨干享受到购买“五险”保障,15%的从业人员单项享受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待遇,49%的人员没有享受到相关社会保险保障。
她建议,对家政服务企业中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政府也应视同正规企业一样给予社保、医保的适当补贴,真正维护家政从业人员起码的社保权益。
长沙规划
拨个电话,家庭用品配送到家
“以后,拨个电话,可实现家庭用品配送,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很方便。”目前,长沙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和残疾人托养服务等业态。
到2015年,长沙将新增家庭服务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形成10-20个家庭服务业知名品牌企业,培育和发展家庭服务连锁网点400家,年培训家庭服务人员3万人,实现家庭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