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将家政坚持到底 帮您到家
资讯详情

家政服务业陷入“有价无市”怪圈

发布日期:2012/1/7 10:26:37       阅读人数:39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春节临近,“保姆荒”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边是家政服务人员工资的不断上涨,一边是市民抱怨保姆难求,家政行业也陷入“有价无市”的怪圈。综观各方分析可以看出,供应弱与需求强、要求多与要价高、中介制与雇员制三大矛盾导致了如今频频出现的“保姆荒”现象。

  工资普涨 保姆仍缺

  近年来全国家政服务行业工资整体呈现一片涨势。北京保姆的平均工资从2010年的1500元左右涨到了如今的2500元左右,轻松跑赢CPI。另据报道,深圳保姆的工资已经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甩在身后,山东烟台家政从业者工资直逼公务员,江苏、云南等地区情况也是如此,不少省会城市也涨至1500元到2000元。

  而同一城市,不同的级别,工资也不同。据《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中心区域和高档住宅区雇佣钟点工、住家保姆平均“起步价”分别为20元/小时和3500元/月,育儿嫂和月嫂的起薪分别约为4000元/月和6000元/月,而部分“金牌”月嫂,月薪能达到近万元。

  即使家政服务业工资普涨,保姆缺口仍然较大,家政服务业也陷“有价无市”怪圈。

  供应弱VS需求强

  “保姆荒”归根到底还是“人荒”。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市有家政服务企业3800余家,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其中90%是外来农民工。随着近年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许多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宁愿少拿些钱也想就近工作。尤其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不愿意干保姆等“伺候人”的活儿。

  需求方面,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新生人口的增加,作为家政服务业“刚需”的“一老一小”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报道,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5万,平均每百名老年人只拥有养老床位2.9张。同时,新生人口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分娩量超过17万。仅这“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就超过了60万人。

  未来这一缺口仍有增大的趋势。据了解,预计到2020年,北京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社会将跨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出生人口也逐年增长,2011年北京市分娩量将达到19万,预计2012年还会有所增加。

  要求多VS要价高

  雇主要求较多,也造成了家政服务员的流失。据了解,目前雇佣保姆的家庭以80后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有些雇主对保姆的要求除了“下得厨房”外,还要“上得厅堂”,比较知书达理。而目前保姆绝大多数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服务技能偏低,难以满足雇主要求。需求门槛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

  另一方面,保姆们要价过高也抑制了市场需求。此前有报道称,一些地方的家庭,夫妇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也不够付保姆工钱;有人更直言请不起。

  中介制VS员工制

  中介制与员工制的矛盾由来已久。采用中介制的企业只负责给保姆介绍工作并收取中介费,既无法保证家政服务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又无法担保家政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选择中介制的保姆无法参保,也造成保姆流动性强,导致“保姆荒”的出现。而员工制家政公司负担较重,不仅要承担家政服务员社保福利等支出,还要面对客户承担家政服务风险,小本经营的家政中介很难承受。

  据资料显示,北京市40万家政服务员中,家政服务企业及服务组织介绍的占39.2%。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占86.4%。受产业化程度较低影响,目前家政企业仍以中介制为主。

  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从中介制向员工制并轨,需要政府和家政服务行业“双管齐下”,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一些实行员工制管理的家政公司,补贴家政公司因培训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实施员工化管理增加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家政行业自身也要制度化和公司化,并出台行业规范,维护保姆权益,这样才能使家政行业良性发展。

  (摘自《中新网》 黄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