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有月嫂照顾、孩子有育婴师教导、病人有陪护料理、过年过节收拾卫生擦玻璃等也有了钟点工……家政行业的分工细化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但如今,家庭保姆这个传统工种供需出现矛盾,想找个住家保姆,太难!
本市居民小纪最近一直在为给姥姥找个住家保姆的事情犯愁:姥姥家住在城阳区华城路,今年76周岁,有六个子女,从今年3月份开始 ,纪女士就想给姥姥找一个住家的保姆 ,但是,8个多月过去了,至今没找到一个长久合适的。
提起自己找保姆的经历,纪女士说:“我都是通过朋友介绍,上网搜,找家政服务公司这几个途径来找保姆的,不过,经朋友介绍的都是不住家的。”但姥姥身体不好,确实需要住家的。纪女士告诉记者,姥姥家以前没有保姆的时候,是子女们一人一天轮流来照顾,但是到了晚上,老人身边就没有人了,于是迫切想找个保姆。
记者采访多家家政公司了解到,本市住家保姆都是从外地来的,“所以她们能住在雇主家里,而本市的大姐们都有自己的家,也需要照料,因此都不愿意干住家的。”这样一来,纪女士住家保姆难找的问题就一点都不稀奇了。
对此,爱心大姐服务社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工厂都缺工,招工难,其实,这个问题也已经表现在了家政市场上,“在青岛干家政服务员的分为两部分,住家的基本上都是省内的,也有甘肃等地的”,这位负责人说,现在很多农村的条件都改善了,农民可以在家里养猪、养鸡、种辣椒、大蒜等,收入也很高,再不行还能到附近的乡镇企业上个班,“工资也不少拿,所以,很多人就不出来了”。
在爱心大姐服务社,记者见到了刚刚结束上一家工作的住家保姆刘珍(化名),刘珍告诉记者,自己是烟台人,来青岛已经三四年了,“一直都是干保姆,一共干了两家。”爱心大姐服务社的工作人员于大姐告诉记者,刘珍是青岛市场上住家保姆里边比较抢手的类型,“做的饭好吃,人也挺利落,还能说普通话”,像她这样的大姐,非常抢手,根本就不会断下。
刘珍告诉记者,她今年49岁了,儿子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在南方工作,“俺们外地来干保姆的,基本上都是生儿子的”,刘大姐笑说,要是养的是个闺女,早就在家里享福了,“儿子大了,虽然不一定在南方扎根、买房,但我得给他攒下点,他即使用不上,我就当自己的养老钱了”。
刘大姐说,自己干住家保姆的月收入一般是两千元 ,“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工资也不一样”,跟保姆大姐们聊过以后,记者得知,雇主跟保姆见面时商量待遇的时候,第一项就是要确定工作量,家里的房子多大,打扫多少卫生,有几口人,做几顿饭,干哪些活儿,有没有老人和孩子 ,需不需要接送孩子 ,老人能不能自理等,都会成为保姆能否接单和确定工资待遇的条件,“房子要是超过200平方米,光打扫卫生就很累了,再大了一个人真的干不了”,刘珍大姐坦言。
目前家政市场分工越来越细,月嫂、育婴师的培训内容也越来越强化,是技能型较强的工种,因此,无论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和工资待遇,都要比保姆高不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家政公司侧重于从事月嫂或者育婴师方面,分工越来越精细,这是好现象”,不过,按照市场的反映来看,“就拿免费培训来说,愿意学月嫂和育婴师的人很多,报名也很火爆,而愿意学家政服务的人,却相对平淡一些”,市家庭服务业促进会的秘书长王长城告诉记者,成立促进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行业更好的发展,搭建一个平台,为家庭服务业从业机构、从业人员和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的保障和约束,“现在的家庭服务业市场大都是中介制的,实行员工制的很少,下一步,将逐步推行员工制,通过给从业人员交纳保险、签订劳动合同,给家庭服务业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税费减免等方式,来推动这个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记者 郝春梅 实习生 李汶聪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