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帮家家政网HOMEKEY.CN!
将家政坚持到底 帮您到家
资讯详情

家政业为何难推“员工制”?

发布日期:2011/9/27 14:12:14       阅读人数:12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新华报业网讯 同样是做保洁,张翠芳与李胜兰的上班方式则有些不同。张翠芳在3家家政公司登记做钟点工,基本上每天要抽出5-6小时服务固定的2-3家雇主,如果在哪家做得不顺心可以随时“跳槽”。而李胜兰则没这么自由,她必须像普通上班族一样正常上下班,有单子上门,公司派她去哪儿她就去哪儿,做完一个单子再由公司派发另一个单子。这就是家政服务业“非员工制”与“员工制”的差别。

  所谓员工制,是指家政公司与服务人员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服务人员作为家政公司的一名员工派遣到雇主家中服务,公司按月发放工资、上保险、协调矛盾等。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家政业实施“员工制”的通知,“对于实施‘员工制’的企业,将予以免税三年,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可获得100万元的奖励。”这对于微利的家政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然而,通知实施半年下来,“员工制”在家政业的响应并不多,很多企业都表示“没那么容易”。
  高成本让企业望而却步
  “免税是有前提的,我们依然觉得压力很大。”南京秦淮天洁家政服务公司的主管崔居兰介绍,家政业是微利行业,税收在很大程度上牵绊着“员工制”的实施,虽然政府在扶持政策中提出免税三年,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家政公司要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保,并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员工支付工资。崔居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140元,缴纳五险的费用大概占了工资的32%左右,让利润率只有5%的家政服务公司去承担这部分费用显然很吃力。“我们收的费用就那么多,既要交房租、水电费,还要付工资、交保险,那不是铁定亏本嘛!”因此,崔居兰明确表示他们不会走“员工制”的道路。
  无锡喜洋洋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张经理也表示,这样做企业的负担很大。他介绍,喜洋洋从2010年年底开始实行“员工制”后,像照料老人的保姆每月可以拿到1400—2200元,与之前1077-1692元相比,上涨了近30%。这对家政服务员来说自然是福音,但企业的成本压力更大了。而企业因为担心失去客户又不敢将压力转嫁给雇主。

  改革路上孤掌难鸣

  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题。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张建纪表示,由于行业本身的先天不足,家政行业存在着身份安全风险、身体健康风险、培训质量风险、法律保障风险、纠纷赔偿风险、公司的管理风险等等。“如果公司没有能力承担这些风险,实施‘员工制’就等于给自己找麻烦。”一位家政服务机构的负责人直白地说。

  南京帮你帮我家政服务公司的徐经理也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很多家政服务员本身也不愿意被束缚,哪里出钱多随时就打包走人,很少有人愿意固定在一家干的,这种随意性给他们的管理带来很大不便。持有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因此,至今“员工制”的推行也只是部分企业在“小试牛刀”。

  “自己干比较自由,可以自己支配时间和选择雇主。”张翠芳说,而“员工制”与“非员工制”的区别不仅在于此,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她告诉记者,她之前也当过一家家政公司的员工,虽然收入比较稳定,但除了公司派遣的单子外不能另外接活,因此每月扣除保险后工资还不到2000元。而现在她平均每天做5个小时左右,按15-20元/小时算,每个月收入至少在2500元以上,最多的一次还超过了4000元。

  “员工制”应走高端路线

  推广“员工制”之路如果仅靠家政公司“单打独斗”肯定是行不通的。我省近年来针对家政服务人员的投入已经不少,平均每年投入4500万元作为培训补贴,三年投入上亿元,另外还有社保补贴等各种优惠。如今又增加了三年免税的政策,以及100万元的品牌奖励。但是想完全依靠政府扶持实现家政服务的“员工制”,显然不太现实。那么,家政业又该如何寻求出路呢?

  业内专家表示,其实“员工制”只是一种形式,社会对家政服务的要求在提高,预示着高端家政服务的市场潜力巨大。“很多人认为,做家政服务的大多是老头老太、下岗工人,以后能不能有学校开设专门的家政服务专业,走高端路线,如果有年轻的高层次人才出现,市场对于整个家政行业的印象会有所改变,行业也会更有朝气和活力,就像菲律宾佣人,一个月工资一万多,但他们从开车到电脑,什么都会。”

  本报记者陈春裕实习生伏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