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月季花园的刘女士昨日在母亲的陪同下,腆着大肚子来到市妇幼保健院附近的一个家政公司,“预定”照顾自己“坐月子”的家政服务人员。 “我是下个月15号左右的预产期,请看看能不能帮我排上一个月嫂。”
“能科学规范地照顾好在做月子的产妇、能为小宝宝提供优质的育婴护理;能烧出营养可口的饭菜、能为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护理。如果有这样专业规范的家政服务人员,就是多出点钱我想大家也愿意啊!”市民陈女士说道。位于人民南路的某家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淮安市民对家政人员从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家政员能提供高水平、专业性的服务,“我们公司经过专业培训的月嫂和育婴师,往往供不应求、非常抢手,而且雇佣这些家政人员的家庭并不计较费用多少,只求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2.家政人才匮乏 供需矛盾加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淮安的家政市场上,雇主与家政员的矛盾是一种常发现象。记者从家政业的主管部门市商务局也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家政市场布局分散、项目狭窄、规模效应不明显。家政服务基本上还停留在提供最基础的服务上,难以满足市民高档次、高水准的服务。而一些家政行业管理人员认为,不少从业者觉得从事家政服务业是“无奈之举”,且待遇也较低。此外家政行业管理还欠规范、家政公司良莠不齐等都是当前淮安家政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目前淮安家政人员一个月的收入平均在1000元~1500元左右,钟点工则是执行的淮安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8元。绝大多数家政人员没有福利待遇。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年轻的女性打工者大都选择做酒店服务员或商场导购员等,月收入都能在1500元~2000元左右。在淮安从事家政工作的人员大多是45岁以上的女性,学历偏低。还有一些下岗女工就业观念滞后,认为干家政丢面子,宁愿呆在家,也不愿去“伺候”别人。
记者在走访了数家家政公司后发现,社会对家政业理念的滞后;家政服务人力资源缺乏、待遇较低;部分求职者缺乏家政服务技能;越来越多的市民对高文化素质的家政人员的需求等都是我市家政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
3.市场良莠不齐,“散兵游勇”居多
记者从商务部门了解到,目前淮安尚没有专门的家政行业协会,也缺乏一定的行业管理制度。“目前我市比较规范的家政公司共有8家。”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处处长丁学艺说,这些公司都是有相对稳固的劳务人员资源、能够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的较大规模家政服务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淮安市场还存在不少“散兵游勇”式的家政服务人员,他们往往不从属于任何组织,仅凭熟人的介绍服务于各样的雇主。这些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任何的技能和上岗培训,部分人员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在干活时弄坏家中的东西、流动性大。“请不到家政人员心急,请到了闹心,请个好的家政人员比找对象还难。”这是很多长期聘请家政员的雇主们的心声。同时,这样的状况也给这些家政员带来隐患,就是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难以合理维权。
4.将成立行业协会 规范家政市场
淮安市“天职天利家政服务公司”的王风影,在本月举行的江苏省巾帼家庭服务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王风影从事的是“月嫂”以及“育婴”技能方面的服务,面对市场相对成熟的苏南各市,我市选手能有这样上佳的表现,说明在家政技能培训以及市场培育度上,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
记者从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处了解到,2009年和2010年,主管部门向国家财政争取了22万元的培训经费,委托全市具有良好资质的5家家政培训公司,共培训了1700多名家政员。“免费的家政技能培训,的确解决了这部分人员‘再就业’的问题,同时也为我市家政市场服务的规范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商贸服务管理处处长丁学艺说道。
记者在市商务局了解到,预计4月中上旬淮安将成立家政行业管理协会,并出台相关的行业服务规范标准,同时还将出台相关的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办法,以切实保护家政员、家政公司和雇主的各方权益。“说到底,家政业还属于一个弱势行业,需要政府的扶持,而目前还没有针对家政服务的特别政策支持。”丁学艺说。
据悉,商务部门还将向省里积极争取,尽快建立家政服务网络平台,以解决雇主和家政员之间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供需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