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11版于3·15”当天被正式推广使用。合同为雇主、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机构三方划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这意味着,今后阿拉请阿姨更有规可循。
“晨报·问卷”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占总数84%的受访者找阿姨最看重“品行”,而非“技能”。共357人通过网络、街访等渠道,回答了这份问卷。
家政业:59%受访者印象“一般”
数据显示,占总数42%的受访者有请钟点工或是保姆的经历。在房产公司上班的顾女士会在家里有访客或是环境脏乱但自己不想收拾时,会找钟点工。家住徐汇区的薛小姐家中则是每周3天会请阿姨打扫、做饭。
其余58%的人没有类似经历。“一般不请保姆,因为不熟悉。”不少受访者说。
但有受访者提到媒体报道过的“潘阿姨”。后者在结束长达15年服务之际,将期间剩下的零碎买菜钱,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一并还给了东家。
上述只是个案,谈及对本市家政行业的印象,占总数59%的受访者印象“一般”。不过,王小姐选择了“可信”。她舅舅家有保姆常住,时间久了,感觉就像一家人了。和她持同样观点的人占总数31%。
回答“非常好”和“不太可信”的受访者各占总数5%。 找阿姨:52%受访者通过“中介”
关于怎样找阿姨,占总数52%的受访者首选“中介”。37%的人倾向于通过熟人介绍。家住普陀区的徐先生说,熟人介绍,口口相传,这样的阿姨肯定不错。4年没换过阿姨的徐小姐说,自己家阿姨是小区保安的妻子,用下来很满意。
有10%的人想到劳动力市场找,1%的人则考虑“网上论坛”这个途径。
此外,一旦找中介,占总数55%受访者倾向于使用中介公司提供的合同。桑先生说,现在有了2011版合同示范本,用这个会更放心。
33%的人使用自己设计的书面合同。家住徐汇区的柳女士担心中介和家政人员有利益关系,出了事相互袒护。
另有12%的受访者觉得“口头协议”也行。徐小姐会给阿姨买保险,但双方达成的则是一份“口头协议”。薛女士说,如果是保姆,肯定要签合同,钟点工倒无所谓。
存顾虑:最怕“阿姨手脚不干净”
找阿姨,受访者最看重哪一点?
占总数84%的人选了“品行”。朱、王两位女士说,技术不行还能提高,品行不好就不安全。认为“技能”、“脾气”的受访者分别占总数8%、5%。有少数受访者比较在意保姆是否是本地人。
受访者最担心什么呢?占总数55%的受访者答“阿姨手脚不干净”。家住浦东的刘小姐有过类似遭遇,阿姨走后,家里少了一些饰品。有19%的人担心隐私被保姆泄露。刘小姐常听阿姨说别家的事,担心自家的事也成了谈资。
13%的受访者担心阿姨做事不认真。薛小姐曾遇到一个阿姨,不会洗衣服,甚至还洗破了一件衬衫。此外,还有10%的受访者担心阿姨不讲卫生。担心阿姨“用钱大手大脚”的受访者,占总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