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保姆供不应求状况未得缓解
编者按 就像秋去冬来一样,在很多人眼里,春节前后出现“保姆荒”已属于“自然现象”。如今元宵节已过,由于保姆数量不足,不少家庭还没找到保姆。供需失衡使得近两年来泉州的保姆身价普遍上涨。身价提高后,找保姆却依旧是一件难事。多年来,难找、难做、难招,一直在困扰泉州保姆市场。有人感叹,“找好保姆比找好对象还难”。业内人士指出,保姆职业化才是解决“保姆荒”的根本之道。
现象一
需求量大“正规军”少
春节刚过,市民孙先生就开始急着找保姆了,可跑遍了市区几家家政公司,都没能找到一个令他满意的保姆。
“现在找一位保姆真难。”去年8月份,通过朋友介绍,孙先生找到了一位较为满意的保姆。可到了过年前,那位保姆提出要回家过年,然而,元宵节已经过去了,那位保姆还没有回来。没办法,陈先生只好另外再找一位保姆。为此孙先生多次与家政公司联系,然而,得到的答复都是:“目前没有人,只能再等等!”甚至有家政公司的负责人明确表示,很难为他寻到合适的人选,他们公司的供需比例已经超过了1∶10。“真是没想到,请一位保姆,竟然这么难!”孙先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记者在市区涂门街某全国连锁的家政公司采访时看到,短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该公司的联系电话响个不停,家政公司工作人员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现在暂时还没有人,一有我们就给您打电话。”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约有数十个电话来向公司要保姆,而公司里100多名保姆早已被“订”光了。
采访中,不少家政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造成保姆难找的原因,主要是泉州保姆的总体数量供不应求。另外,保姆短缺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从事保姆工作的大部分是外地人,春节一到,许多保姆都会回家过年,因此,与全国各地一样,泉州市区在春节前后的一两个月内也会出现“保姆荒”现象。
泉州对保姆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多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此数目没有进行具体的统计,但保守估计,市区大概每10户家庭就有1户需要雇佣保姆,预计市区大概有10万户家庭需要请保姆,而每年通过正规家政中心输送出去的保姆还不到2000人。两者相比,我市目前的保姆数量少得可怜。
现象二
素质没提高 起薪达千元
“几年前月工资还是四五百元的保姆,如今身价翻番,收入都在千元以上,可是她们的工作内容和质量并没有提高。从实际收入来说,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的保姆已经比一些大学毕业生还高;从劳动强度来说,学历水平相当的工厂女工、饭店服务员要比她们辛苦得多。即使这样,不少保姆还是心存不满,真不知道这些保姆究竟期待的是什么?”几年来一直为找保姆而发愁的陈女士实在是弄不懂。
陈女士说,2004年,她请的第一个保姆月工资才600元。到现在家里的保姆先后换了14个,工资从600元一直涨到了现在的1000元,最长的干了一年,短的不到一周。孩子越大越好带,而且马上就要入幼儿园了,可保姆却变得越来越难找。陈女士算了一笔账:保姆每月1000元的工资,在雇主家里吃、住、用等日常开销全免费,实际上相对收入已经高于她这个大学毕业、在事业单位有8年工龄的人了。
一个住家保姆月工资现在已经达到了900元到1200元;每天早来晚走收拾卫生做晚饭的保姆月工资目前是500元到800元;计时工已经没有每小时6元的价格了,起价就是8元……这就是现在泉州保姆市场的基本价格。所谓“基本价”就是雇主即使出了此价,勉强能找到一个,但未必就是合格的人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保姆的工资如此上涨,但是保姆的工作内容却一成不变,多数家政公司只介绍不管理,保姆行业无规范,保姆市场的供需失衡严重,保姆服务质量与雇主需求间的差距加大。
说法
好保姆难找?好“东家”难寻?
雇主:“保姆攀比工资,挑三拣四,随意跳槽。现在找好保姆比找好对象还难。”
合适的保姆难找,这几乎是所有雇主的心声。
“现在找好保姆比找对象还难。”说起找保姆的事,朱先生就有一肚子话要说。朱先生夫妇都在单位上班,自从父母回农村老家后,谁来照顾2岁大的儿子就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朱先生先是托亲戚朋友帮忙留意,后又到家政公司找,一个月内连续换了3个保姆,没有一个令他满意。第一个保姆朱先生嫌她不够机灵,凡事都要自己下了指令才去干活。第二个保姆普通话说得很不标准,而孩子正处在学说话的阶段,普通话不够标准肯定会影响孩子。第三个保姆把他的家当成了老乡聚会的“聚点”,常常趁着他们不在家的时候,邀请陌生男女到家里喝茶聊天。而且,保姆还爱和其他保姆聚在一起,议论各自工资、主家的饭食和雇主的隐私等。“更可怕的是,聊天的结果往往是回家告诉你:谁家保姆干了什么轻松活,拿的工资比自己还高;谁家愿意出高价雇佣保姆带小孩了;谁家让保姆回家过年、过五一、十一,甚至农忙都让保姆回家一星期,过节给了多少过节费等等。”朱先生感到有些无奈,“如果说她们素质高一点而跟我们谈这些条件,那我们也心甘情愿。但是高素质的保姆却很难找到。”
“现在各行各业都实行准入制,可是保姆这一行却没门槛,什么人想干都能干。她们根本不需要提升技能,只靠着供需的不对称,就乘上了涨工资的快车,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几年不变,甚至成了‘保姆油子’,动辄还以辞职要挟……”杨女士家的保姆刚刚被她“请”走,因为保姆两个月内向她提了三次涨工资的要求,说同楼的另一家保姆工资已经1200元了,杨女士不同意,她认为1000元的工资已经不低了,连给孩子梳小辫儿都不会,饭菜做得也不可口,很多时候还要她亲自下厨,更别说是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认字了。杨女士明确地告诉保姆,每月两三千的还有呢,人和人不能比。被拒绝后,保姆连续超时午睡,有一天一直睡到下午4点,杨女士实在气不过只好请她走人。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杨女士一样,在一些雇主眼中,多年周期性的“保姆荒”,已让保姆们学会利用这种供求变化来争取利益,表现得越来越“刁”。保姆们除了希望报酬高一些、要求节假日有双薪、年终有十三个月工资,甚至还要求“东家”为其购买保险。而这些,常常超出了“东家”的心理和实际承受能力。
保姆:“这碗饭不易吃!好‘东家’也难找。”
采访中,一些保姆无奈地说:当保姆,往往吃力不讨好,还要受气。
来自永春农村的小黄在市区做了2年保姆,她告诉记者,刚做保姆时就遇到一个“优越感”极强的“东家”,那时她刚从农村来,言谈举止不够大方,一些家电也不懂得使用,于是“东家”便看不起她。
“保姆不是谁都能干的,这份钱不好挣。”来自南安农村的王阿姨已在市区当了6年的保姆,她说自己酸甜苦辣都尝过,能坚持下来也不容易。刚来的时候,由于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不一样。在农村农忙时累得很,可农闲时天天串门聊天、打扑克打麻将,生活随性。可是城里人洗衣服有要求、擦地板有要求、小孩子睡觉洗澡时间有要求……农村人刚开始很难适应。王阿姨说刚来时她就因此而被雇主炒过,也曾因为雇主的要求太多炒过雇主。
“有的人真是不尊重保姆,拿保姆当下人使唤,呼来喝去的不说,还不让一个桌上吃饭,我的好几个老乡都是因为这个不干了。虽然挣得没有当保姆多,但心里舒坦。我同村的一个老乡就曾经在一个雇主家里受气,那家人不但要求保姆做家务,还要求保姆给按摩,给洗脚。我还好没碰到这样的人家,但是住家保姆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说话行事都得察言观色。有的家里婆媳不合的,当保姆的不知该听谁的,左右为难。雇主一家人在看电视,你可能必须得擦地板,人家全家出门下馆子,你就只能将就吃点剩饭剩菜……”说起做保姆的难,王阿姨一肚子的苦水。
“当保姆不但感觉上低人一等,而且也不像别的工作那样还有机会发展。”下岗职工蔡阿姨说,“如果能应聘到某个企业,只要努力干还会有提升、评优的机会,也有社会保险。可是当保姆就再也不会有发展,整天就是围着锅台转了。”正如蔡阿姨所说,据了解,目前做保姆的几乎都是找不到别的工作之时才会把目光放在家政上。
呼吁
泉州保姆市场亟待规范化
一方面是雇主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另一方面是众多的保姆窘于无用武之地。鲜明的对比让人们禁不住要问:保姆市场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市民有“保姆不够用”的感觉呢?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有着多年家政服务经验的我市某家政服务公司的从业人士直截了当地说:关键在于缺乏规范的保姆市场。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区较有规模的家政服务公司寥寥无几,也没有成立一个家政服务协会,很多家政服务公司都是关关停停,很难上档次。这些家政公司对保姆的岗前培训及其上岗管理还不是很规范,这是造成泉州人观念中“好保姆难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我市许多需要家政服务的家庭不知从哪里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而想做保姆的人又不知道哪里需要保姆,因此,双方大都是通过熟人、老乡、朋友、亲戚等非市场途径互相接触。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泉州的许多市民找保姆,都是走“民间路线”,托熟人或别人家的保姆从老家带保姆过来。由于没有统一、规范、覆盖面较广的劳动力中介组织牵线搭桥,雇主对保姆的需求始终处在一种潜在的状态,尽管这种需求是巨大的,但很难转化为现实的市场。
“家政服务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很有发展前途,而家政服务职业化,是改善保姆市场无序状态的一个良方。”采访中,许多从事家政业的人士都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家政服务机构制度健全了,经营规范了,并逐步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那么社会上存在的保姆和雇主“对接困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