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姆荒”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业内也有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上海90%的家政从业人员来自外省市农村,每逢农忙和节庆,必然产生劳动力供给低谷,这只是“保姆荒”的表面原因。
目前,家政公司和挂靠的家政服务人员之间仅仅是“中介关系”,没有劳动关系。不是公司的员工,也就不可能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她们对企业、或者对上海缺乏归属感和亲切感,这是家政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立“员工制”的家政服务业,是政府部门、家政协会和家政企业在采访中都提到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从根本上消除“保姆荒”的关键。
上海商务委员会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很多国家,私人雇佣家政服务人员必须通过家政公司,否则即是违法行为,家庭认可的是公司,而不是个人,雇主将服务人员的工资付给公司,并非个人,服务人员发生的行为都由公司负责,出了问题由公司承担。他同时认为:“目前,在我国建立员工式的家政服务公司不太可能,能做到员工式的管理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上海一些规模较大、较规范的家政企业已在实施“员工式管理”。如爱君家政提出,在公司服务满一定年限,可提升为店长或副店长,即有职业发展前景。在爱馨家政,营造温馨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关怀,如五一、十一长假组织员工旅游,对春节留在上海的员工提供免费吃住半个月的福利,大年三十组织聚餐、联欢活动,强调“以人心换人心”,让家政服务人员感到上海是她另外一个家。
一家家政公司总经理任惠林表示,最关键的是“要考虑家政服务人员的养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