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外出务工人员蜚声珠三角,闯荡京沪,有些已经迈出国门,去往德国、越南、约旦等几十个国家。目前,湖南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务工人数超过500万人,在长江、闽江三角洲地区约有200万人。来自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1066万人,比5年前翻了近一番。2006年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656元,全省创劳务总收入768亿元。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种有利于农民向城市转移措施的落实,使成千上万的三湘农民奔向通往城市之路。农民向城市转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加速了城乡融合的进程。他们从城里赚回大把钞票,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他们在城里务工、经商,在城里置业、居住,给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更是一笔潜在的巨大财富。近年来,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办法》,确定了150个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制定了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方案,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促进劳动力升值。
技能培训让农民身价倍增,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广受青睐。前不久,日本一家企业向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种养业培训班的农民抛出橄榄枝:聘请一批经过培训的农民到日本的农场,从事种植、养殖工作,年薪7万元以上。
近3年,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123万人,培训后有111万人实现就业。从2006年开始,湖南省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由政府出资补贴,每年培训45万人,计划5年培训225万人。对16-45岁有就业愿望的农村新生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普遍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或劳务输出培训。同时,有32万人通过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提高到21.7%%。
省扶贫办开展的技能扶贫培训,从2005年开始至今,对湘西地区58个贫困县(区)10余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订单培训,推进规模就业,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新化县洋溪镇农民邹同丰,以前靠卖苦力,每个月只有区区几百元收入。去年参加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培训后,他掌握了现代办公设备经营与维修技术,如今在娄底市明珠电脑城打工,每月工资1500元,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邵阳市扶贫办主任覃勋宏告诉记者,他们今年上半年组织了数千名农民培训,全部被用人单位聘请,连下半年培训班计划培训的农民也被抢订一空。
搭建转移就业平台
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介服务,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全省统筹城乡劳务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主动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
2006年9月,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强调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逐步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自由、合理、有序流动和就业竞争平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为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湖南省在清理旧欠的同时,注重标本兼治,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截至2007年6月底,全省建立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专户3044户,支付农民工工资11.55亿元。在2393个乡镇,普遍建立了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负责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及外界劳务信息联络协调,具体组织劳务输出。
近几年来,全省上下联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零就业家庭援助月”等活动,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为服务对象,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今年的“春风行动”,共组织282家职业介绍机构,举行免费专场招聘会172场次,组织劳务输出32.56万人。长沙市天心区大托镇创造出“一条信息值千金、一场招聘暖人心、一技之长获先机、一张蓝图早安排”的工作思路,帮助3000多名失地农民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宁乡县偕乐桥镇水南村农民李旭升,目前正在长沙市雨花区金海中学做泥工。9月2日,他告诉记者,他就是通过政府组织的招聘会找到工作的,现在每天做泥工的收入有六七十元,一个月有2000元左右,除去家里各项开支,一年下来还能存个上万元。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跨省就业为主,在外省就业的达800多万人。全省积极开展区域劳务合作,先后加入“泛珠三角九省区劳务合作”和“华东省际劳务协作”,并签署了泛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议书》,力争2010年底前各省区的县以上和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劳动力市场实现信息联网运作和开通远程见工系统。
打造劳务湘军品牌
湖南的哥、湘女家政、铸造湘军等劳务品牌已经在全国叫响。邵阳、娄底的保安在珠三角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让不少培训学校供不应求。以“铸造湘军”闻名的嘉禾县,有2.5万人从事铸造业,在珠三角地区创办铸造企业400多家,年产铸件上百万吨,占当地市场份额的46%。
为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湖南省2006年3月推出了“湖南的哥、湘女家政、湘妹子导游、湘菜厨师、建筑湘军、湘妹子纺织工、湖南机加工、湖南保安、装卸湘军、铸造湘军”十大劳务品牌。目前,全省劳务品牌输出人员约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40%。其中,建筑湘军200多万人,湘妹子纺织工近100万人,湖南的哥10多万人,湘女家政8万多人。以“攸县的哥”为例,广州的的士,有三成是攸县人在开;深圳的的士司机,攸县人占据了半壁江山。
一些形成品牌的劳务,如今开始走出国门,收入颇为可观。如全省向德国输出湘菜厨师1000多人,占全国输德厨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月薪达750至1500欧元。据省商务厅统计,去年我省境外打工人数已达2.16万人,全年从境外赚回劳务费超过10亿元,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品牌劳务还使许多打工者,积累起原始资本,走上创业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起了8万多个“回流型”个体民营企业,吸纳60多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他们的创业,带动了更多农民的就业;他们的致富,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千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乡村和城市的巨变,悄然而深刻。
富民强省的一着重棋
劳动力转移大潮,席卷三湘四水。千万劳务大军在转移就业中,打响了劳务湘军品牌,闯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突破口,也支撑起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更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六大后,特别是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成千上万的农民离开乡村,走进城市,他们用汗水为城市创造着财富,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接受着城市的洗礼,转换了脑筋,根除了穷根。在此过程中,更有一大批农村人才脱颖而出。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经验,回到家乡,创办企业,实现了由打工仔、打工妹到创业者、企业家的飞跃,也带动了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他们的创业,带动了更多农民的就业;他们的致富,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关系富民强省战略的一着重棋。各级各部门应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转移思路,正在一起把这着重棋走好、走稳。农民向城市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差别;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可以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农民素质,缓解庞大人口的压力;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该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和谐就业的环境,为他们在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生活娱乐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让农民工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社会中,让农民工在城市有家的温馨感。这步战略性的重棋走好了,我省实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充满希望。
湖南省十大劳务品牌
湖南的哥 以株洲、湘潭、娄底等地农民在深圳、广州、长沙等地经营出租车的的士司机为代表,有6万多人。如攸县打造出了“全国第一的士大县”的品牌,该县3万多名的士司机,分布在全国各地。
湘女家政 以益阳、常德、永州等地大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村姑娘到北京、上海、广东、长沙等地从事家政服务为代表,有4万多人。该品牌人员素质较高、信誉好,颇受全国家政服务市场青睐。
湘妹子导游 以韶山、张家界、南岳衡山等旅游景区从事导游服务的青年男女为代表。该品牌人员服务热情,深受游客欢迎,现遍及全国各旅游网点,品牌效应日益上升。“英雄导游”文花枝就是闻名全国的杰出代表。
湘菜厨师 以长沙、益阳、株洲、湘潭等地一大批从事湘菜烹饪的厨师为代表。“湘菜”可口且历史悠久,湘菜餐馆、湘菜厨师遍布全国并走出国门,深受欢迎。
建筑湘军 以长沙等地一大批从事房屋建筑、道路建设的砌筑工、抹灰工、木工、装修工、架子工为代表。该品牌劳务人员下广东、进京沪、战苏鲁、上西藏,在全国建筑市场干得风风火火,被誉为湖南“叫得响、过得硬、立得住”的铁杆建筑队伍。如衡阳的木工和装修工、邵阳的钢筋工、湘乡的送变电工、湘西的木工和雕花工,享誉全国建筑劳务市场。
湘妹子纺织工 以湘潭等地一大批纺织行业女工为代表。该品牌人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已经形成一支技术娴熟、吃苦耐劳、数量庞大的纺织女工队伍,在省内外纺织服装较为集中的发达地区转移就业十分抢手。在上海务工的湖南纺织女工就有将近100万人,很多地区开纺织厂,首先想到的就是湘女。
湖南机加工 以株洲等地一大批从事机械加工的青年技工为代表。该品牌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和上岗磨炼,已成为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满足本省蓬勃发展的机械工业需求的同时,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全国各地。
湖南保安 以娄底、邵阳等地一大批有习武健身传统,又长于从事治安协管、武装押运、单位保安的人员为代表。他们正直、勇猛、刚毅、敬业,在全国许多地方享有盛誉、备受欢迎。
装卸湘军 以岳阳平江等地一大批从事车站、码头和建设工地运输装卸工作的农民工为代表。该品牌劳务人员体格健壮、吃苦耐劳,在全国货物装卸市场很受欢迎。
铸造湘军 以郴州嘉禾、邵阳邵东等地一大批从事传统铸造专业人员为代表。该品牌人员挺进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或打工挣钱,或投资办厂,或返乡创业,在全国铸造市场十分叫响。
来源:厦门网家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