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找保姆难 找个好保姆更难
走在大街上你会经常看到“急招保姆,待遇从优”之类的小广告,一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黄女士告诉记者,平均每天有五六个人要她们帮忙寻找保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长春,找保姆除了家政公司这条途径外,大多数人是靠亲朋介绍。找保姆成为许多家庭的一大头疼事。
案例一:找个保姆像“后妈”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保姆都会撇下家务出去逛街。可家住解民小区的吴先生在向记者讲述家里保姆的烦心事时,也是一脸无奈。为了照顾家里半瘫的父亲,从中介那找了个50多岁的保姆,让吴先生没想到的是,找了个保姆就等于找了个“后妈”。
老人瘫痪在床,医生说要经常翻身才不至于长褥疮,可是请了保姆一个月之后,夫妻俩发现,老人背部本来快好的褥疮却变严重了。
一天吴先生有事中途返家,看到客厅里电视开着,茶几上摆放着许多水果、瓜子等零食,吴先生正纳闷是不是有客人来,这时从父亲的房里传来了一阵骂声:“你吃不吃,不吃就说话……”吴先生跑到父亲的房里一看,原来刚才说话的是正在喂父亲饭的保姆。
案例二:保姆丢下家务逛街
常年在外奔波的杨女士说,她家去年一年就换了四个保姆。请个保姆到家里来主要是为了照顾她83岁的老母亲,还有就是洗洗衣服、做做饭。
杨女士说,她请的其中一个保姆是附近乡镇的一个阿姨,这个阿姨跟杨女士算半个老乡,40多岁。开始的时候杨女士对她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但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杨女士有了换保姆的想法。那是一个星期五,杨女士从外地回到长春,发现整个屋子乱糟糟的,老人自己在小屋里。直到晚上六点多,保姆终于回到家中,她生气地质问保姆原因,保姆却轻描淡写地说是去逛了趟街,之后又看了场电影,因而回家迟了点。
问题:管理空白成行业瓶颈 人力缺口超4成
当然,以上仅仅是两个个案,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普通保姆职业技能差,与专业保姆相差甚远;保姆的素质不高,无法与雇主做平等交流;保姆的责任感不强,雇主无法完全信任。这是长春家政行业呈现的几大特点。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管理空白成行业瓶颈
按照长春市家政服务业协会会长曹国明介绍,目前长春市从事家政服务业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有463家。因为起步较晚,很多家政服务企业还是小型的、单一的、佣工介绍所性质的机构,离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服务尚远,加之这个行业被误认为是单纯的保姆行业,门槛低、档次低,从业人员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或者少数下岗失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她们中的许多人年纪偏大,雇主难以与她们沟通,从而引发保姆与雇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
“而在出现矛盾或者遇到纠纷时,管理空白的尴尬则变得越来越明显。”有业内人士介绍说,由于人员素质低,行业门槛低等原因,家政行业到目前仍旧没有一个管理规范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经常有雇主反映,找保姆没什么,关键就是出现问题谁来管!”
传统观念影响用工来源
长春人力缺口超4成
同时,有业内人士介绍说,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家政服务也是一种职业,总认为这是一种伺候人的活儿,除非生活困难,要不然不会轻易从事这项工作。
来自农安县的张女士就颇有代表性,张女士告诉记者,出来打工之前,丈夫就告诫她不可以当保姆,因为丈夫觉得那是个伺候人的工作,与其在城里当保姆不如回农村种地。因此张女士说相对于当保姆,她宁愿到工厂做工。
“现在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长春保姆的人力缺口应该在4成到5成之间。”长春市希安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晶女士更是直言不讳,需求的巨大和人力的缺口使得家政业长期面临用工紧张的状况。(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