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30万元,专门进行家政服务培训,学制3年,可实际上从招生日至今,竟只招来一名学生;每位家政工作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合计为2100元钱,如此高薪酬的招聘,在招聘会现场竟无人问津,遭到了始料未及的冷遇。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了解到,目前大连家政市场的供需不协调,存在着诸多问题。
始料未及的一次冷遇
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万帮先生”李福阳,从去年年底开始,决心打造一个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的家政服务品牌,吸纳众多家政工作人员真正实现就业。于是,他成立了“万帮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为加入公司的家政人员制定了严格的工资标准。见习期工资为1200元钱,转为正式职工后,工资标准最低为1500元,公司同时负责养老保险等缴纳。这样算来,只要加入公司,每位家政工作人员的最低标准合计为2100元钱。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李福阳带着这个标准参加各种招聘会时,却遭到了始料未及的冷遇。而且,很多应聘者认为,当个保洁员还能挣这么高工资?这其中必定有问题,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在行骗。“可见很多劳动力对家政服务行业,有着一个怎样固化的认识。”李福阳哭笑不得地说。
今年,“万帮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还支出30万元,做“高级家政服务”培训,专门向中学毕业生招生。但是实际上,如此高调的招生竟只招来一名学生,实在让人瞠目。“与以往的洗衣、拖地、擦灰相比,现今的家政服务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李福阳介绍说,“高端家政服务人才应具备综合知识,包括园林、家庭装饰、茶艺插花、家居保养、育婴等,甚至包括推拿按摩、宴会设计、儿童心理学、花卉管理、膳食搭配、宠物饲养等,面对外国人家庭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而这些,绝非传统的普通家政工所能满足。所以,我们推出‘高级家政市场培训’,因为这样的家政需求是巨大的,而有资格的从业人员却很奇缺。”不过面对招生结果,李福阳也表示,目前家政行业在大连还是不够成熟,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家政工作,认为这是低人一等的,所以出现这样一个招生结果也不足为奇。
城市进入一个巨大的需求期
目前,在1976年至1985年间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已进入“空巢期”,并衍发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大连市周水子街道亿达社区的数据统计,该社区的4800户家庭中,有30%%的家庭是老年空巢家庭,在这些空巢家庭中,有40%%多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另外根据有关统计,中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空巢期的比例为35%到40%。这些独生子女离家求学、求职、出国,或者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都造成原有的家成了空巢家庭。这也便意味着,独生子女家庭“空巢期”的养老问题已经来临。“这些空巢家庭老人谁来护理?家政工作谁来打理?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免遭遇现实尴尬。”李福阳说,“而家政行业恰恰针对此类问题,对症下药,并且治标治本,既满足了社会养老问题,又帮助政府减轻就业压力,还有利于促进行业自身发展。”
与此同时,眼下80后逐步成为社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而这部分年轻人的家政能力都相对薄弱,对家政服务的消费意识也比较超前,因此,他们已给现有的家政需求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家政服务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调查采访中,一位家政公司负责人表示,“以高新园区为例,许多家庭都是外地来连工作的年轻夫妇,为了能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员帮他们带小孩,往往得提前跑到家政公司预约排队。”
供需不平背后隐藏诸多问题
一方面是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则是家政岗位闹起人荒,然而,这种供和需并不平衡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改变的同时,其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在成立万帮家政之前,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市家政行业从业者中,不少都为零散的外来工,而不少家政公司和中介也都是‘现找现卖’,很少有统一的培训和管理,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条例约束。”李福阳说,“比如说节假日期间容易出现的‘保姆荒’现象,外来工纷纷返乡过节,造成大量家政人员空缺,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辞职率高、流动性强、挑肥拣瘦、可信度差等等,这些其实都是眼下家政行业存在的问题。“曾经有一位客户家里的水管坏了,请家政人员去修理。我们派了4个人过去,没想到主人说只能进去两个人维修,理由是‘人多看不过来’。”李福阳说。这足以说明在很多市民心目中,家政人员仍没有摆脱“素质低”、“散兵游勇”等印象。所以家政行业中的诸多问题,正在一个个地暴露出来,等待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