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见到王银川时,她正在送别一位有意创业而前来咨询的取经者。王银川对创业环境的变迁深有感触。“现在,有不少人萌生了创业的念头,而创业的环境、各项扶持创业的政策也较我们当时好太多了。” 1998 年,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夫妻俩同时下岗,时年31岁的王银川做过服务员、帮人看过小孩。2002年,夫妻俩决定自己开办一个家政公司。
出路想好了,但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接踵而至。“首要的,光房子就半个多月没找下来。”王银川说。启动资金3万元对两个下岗职工而言几乎是他们多年积攒的全部积蓄,每分钱都得掂量着花,房租的预算只有五六百元。
“最终,还是大明湖街道办事处将一处 20 平米左右的房子以 600 元的优惠价租给了我们,正常的话应该每月八九百元。”
公司成立了,客户从哪里来?王银川独辟蹊径,根据报纸上刊登的装饰公司的信息挨个上门去跑,“每天 7点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一家家去送名片,希望承担他们装饰完毕后的保洁工作,晚上整理完资料回家通常都得11点多。”
公司主打项目是什么?这在最初起步的王银川看来根本不是个问题,所有能接到的工作全做。但是仅仅半年后,她就意识到这样不行。“ 本来就人手少、资金少,摊子铺大了我们根本支撑不住,很多项目比如月嫂根本发展不起来。”摸索中,王银川懂得了办公司,业务应有主次之分。
现在,王银川创办的福满庭家政服务中心以物业托管和专业保洁为主业,稳定的服务员队伍有200 多人,2009年有了第一家加盟店。“我走的路子是小、慢、稳,吃苦受累是一定的,但大风大浪并没有。”
从下岗职工起步、从事行业门槛较低,王银川成为很多人的创业咨询对象,她的家政服务中心也开放给有意涉足此行的人参观、体验。“现在的创业环境与我们当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算是幸运的, 2005 年花了半年申请到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现在,贷款一个月就能跑下来,工商、税务全优惠,街道办有创业培训班及指导老师可以引导着少走弯路,还可以到成功创业点享受‘实训’,学习人家成熟的流程和管理模式。”
王银川对当前的创业环境很看好,也尽自己所能给后来者提供帮助。“年轻人只要认准路踏实努力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