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老人的子女更是热衷于给独居父亲找一个“全陪保姆”。 一些丧偶老人找保姆,要既下得厨房,也要进得卧房。
“到婚介所不找老伴找保姆,这真是个怪事。”最近,我市某婚介所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个有另类要求的来访者。工作人员说,前不久,一位90多岁的老先生来到婚介所说:“我想找一个保姆。”工作人员以为他搞错了,告诉他,这里是婚姻介绍所,要找保姆得去家政。然而,这位老先生却坚持说:“我要的是可以陪吃、陪聊、陪住的特护保姆……”
据了解,单身老人雇佣“全陪保姆”的现象这两年越来越多。这些雇主主要是独居的男性孤寡老人,他们生活单调、精神空虚,渴盼有人说说话儿、做个伴儿。“全陪保姆”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丧偶老人精神和生理上的需求。
“保姆的本职工作是家庭保洁、家庭保健、营养膳食等,无端端地变身为女主人,这实在令人费解。”记者在一些社区采访时,社区工作者常常跟记者谈到辖区一些单身老人雇用“全陪保姆”的问题。他们说,这些保姆往往都是40至50岁的外地农村妇女,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通过一些个体小家政公司甚至是马路“游击队”进入保姆行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酬竟偏离本行。
对于“全陪保姆”,家政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家政行业中的污点,应该被及时摒弃和清除。有关专家说,房产、财产、赡养问题以及潜在的家庭危机,使得一些单身老人拒绝再婚。选择全陪保姆,表面上看是双方“互赢”的好事情,其实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全陪保姆”带有严重的利益倾向,势必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的家政公司基本上都属于中介性质,一些无德家政公司甚至只负责一次性介绍,对雇用双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那么,谁来监管和打击“全陪保姆”这一不良社会现象?家政公司的管理和制约力在哪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家政公司对从业者的管理规章和约束缺失,国家对家政公司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规范也缺乏具体的规定和约束。要规范家政业,净化家政市场,需要发展管理型的家政公司,也就是与家政人员是雇用关系,将家政人员作为员工向雇主派出,这样家政服务员不再是散兵游勇的个人身份,而是正规公司的员工,这种变了味的保姆服务就会得到有效扼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