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先留个号码等通知吧”。 市民钱小姐没有想到,寻找一名家政服务员竟如此之难。她顶着太阳跑了好几家保姆行后得到的答案却出奇的一致。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火辣辣的高温天气截然相反,今夏江城家政市场“冷若冰霜”。供小于求的市场现状让钱小姐这样的雇主只能“干着急”。 家政市场遭遇“冰火两重天” 记者在青山街上的几家保姆行内看到,往昔热闹的前场如今却冷冷清清。门前的几张长条椅空空荡荡。而这曾是等待着雇主的家政工最喜欢聚集的地方。尽管在采访期间,保姆行内不断有人上门招工,却都带着失望的神情离去。一家保姆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夏来找家政的市民特别多,甚至一些平常很少到保姆行来招工的饭店老板都来找人。招工的人多了,来找活儿的人却很少。即使有人来找活,还会出现几家“抢”的现象。他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两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过几天有合适的人选时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记者随后走访了市区内的一些中介机构,竟然没有发现一个等活儿干的家政工,而等工人的准雇主的姓名倒是填满了登记册。几家中介机构的供需比高达1:3。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家政工的工资水平也开始“水涨船高”。目前钟点工(半天)的月服务价格已经从500元上涨至700元左右,而全天家政工的普遍月服务价格也已经超过1000元,还不包括高温补助。 价格上涨了,为什么还是招不到家政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高温天气、物价上涨、观点转变等可能是今夏江城家政市场遭遇“冰火两重天”的主要原因。从雇主方面来看,高温天气使很多市民不再愿意操持家务,市场需求量有所增长。而从家政从业者方面来看,高温天气同样成为家政工服务的“拦路虎”。尽管家政工待遇上涨,但是和高温天气带来的高消耗相比,很多家政工都会选择“歇夏”,等高温天气结束再“出山”。此外,家政的社会认可度仍然不高,雇主的个性化要求进一步提高也使得一些家政从业者认为劳动没有获得尊重和认可,从而离开家政行业。
江城家政究竟缺什么 “我市家政市场至今没有行业性组织,没有统一的家庭服务职业标准,从而导致整个行业形象社会认可度不高,大多数雇主和家政从业者对家政服务的态度还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省“皖嫂”家政服务示范基地、“芜湖皖嫂”家政俱乐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夏“芜湖皖嫂”俱乐部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难题”。他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每个月至少有200人左右的家政工缺口。很多冲着“皖嫂”品牌来的市民都是失望而归。 对这样的现象他并不感到惊讶。他认为,今夏的江城家政市场如此“遇冷”绝非“纯属巧合”。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家庭服务业也随之兴盛,市场前景看好。但是,家政从业者技能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却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虽然市妇联等相关部门相继举办过培训班和技能大赛等活动,但也只有千人不到的家政从业者参加,与全市上万名家政从业者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如今家政从业者仍然以下岗女工、附近乡镇的进城务工农民为主,行业结构不稳定,接受过专业培训甚至持证就业的家政工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家政从业者都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只是将家政服务作为自己的“副业”,一旦有了其他机会,家政从业者就会“另谋高就”。 期待“芜湖皖嫂”成为“领头雁” 然而,让人欣喜的改变其实已悄悄开始。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市妇联在全省率先成立“芜湖皖嫂”俱乐部。“芜湖皖嫂”俱乐部的首批会员正是取得“芜湖皖嫂星级合格证书”的63位家政从业者。今年,“芜湖皖嫂”俱乐部为三山区100余位农村妇女送去免费家政服务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婴儿护理、孕产妇护理、家务操持、养老护理等家政实用技能,引导她们从事家政行业。“芜湖皖嫂”俱乐部正在成为从事家政服务的女性业务交流、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就业机会和合作发展的平台。按照《“芜湖皖嫂”俱乐部章程》,凡具有1年以上家政工作经历、受过相关培训、持有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人员,均可申请加入俱乐部。 记者从市妇联了解到,围绕“芜湖皖嫂”家政品牌建设,推进全市家政服务业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妇联家政服务基地建设,他们还将从开展培训、基地建设、家政队伍建设、行业规范、政策扶持等方面,扩大妇联家政服务工作品牌效应和在全市的影响力,规范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帮扶更多的妇女在家政行业实现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