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6月25日召开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这是省政府第一次专题研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会,说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指出“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以上,3%以上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立足今年,狠抓三年,力促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
截止2009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89万,约占总人口的14%,高于全国12.5%的平均水平,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第九,绝对老年人口排第四,随着五十年代初生育高峰期间出生人口步入老年,全省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河北省老年人口将突破1200万,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明显增多,2005年1个老年人平均有6.2个劳动力赡养,到2020年只能有3.7个劳动力赡养。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农村老年人规模大、收入少、保障水平低,而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占总数65%的农村老人短缺养老服务。
□目标:建立“三有”居家养老模式
会议要求各地安排部署一次对60岁以上老人状况的普查,全面掌握社区内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和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在调查中要重点掌握空巢老人,低收入、生活不能自理和80岁以上老年人的情况,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档案。在普查的基础上,确定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日托、日常照料服务和家政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主要开展政府埋单和低偿服务两种形式。对社区内的特困老人,需通过政府出资,为社区内老人中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为有支付能力的老人提供的服务,可通过引进养老服务公司和家政服务公司,向社区老人提供低偿或有偿服务。 各地要落实社区养老服务用房,新社区要搞好规划,老社区要统筹利用,到2012年力争所有的市辖区都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分之一的城市街道、社区和乡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站,到2015年力争全面普及。依托“三院合一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积极向农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加大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力度,是我省健全老年人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保定、石家庄、邯郸、唐山、张家口市已经完成了前期筹划,正在启动。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步伐,加强沟通协调,今年8月底前各设区市城市社区都建立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开通为老服务热线和“一健通”呼叫系统,今年底20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县(市)要全面启动,并逐步向有条件的县乡村推进。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通过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加大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按计划,“十二五”期间,省、市、县(市、区)至少建成一所以上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到2015年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万张,达到20万张。力争到“十二五”末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以上,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据此测算,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最低要达到18万张。各地要认真研究落实举措,确保“十二五”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比重达50%,力争达到60%以上。 会议要求各地加强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要积极开发社区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再就业,力争三年内使我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要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机制,规范工资、福利、保险等各种待遇,确保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稳定。要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努力建设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高、服务质量优的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 今后我省主要抓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使居家养老“有房、有网、有服务”,待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后,我省老年人将会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