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讯 偃师市缑氏镇布家村的大学生郭颖科。 毕业于高等院校却放弃了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家当起了“牛 保姆”,而且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给奶牛办理了电子档案,把托牛所办得有声有色。 郭颖科4年前毕业于郑州某大学计算机管理专业。由于本村养奶牛户众多,再加上自己家也是个养奶牛大户,村内大多数人家都是靠养奶牛走上致富路的,所以从小他便对养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十几年过去了,家乡那种传统的各家各户单独喂养的饲养模式已经落后,饲养成本渐高,生产出的奶产品没有销路,人们辛苦忙碌却见不到收益,有些散养户被迫退出了“牛市”,有些守着自己的奶牛不知所措。“将奶牛集中托养在一处,让奶牛给人们打工,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郭颖科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学毕业后,信息通、脑子活的郭颖科便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当起了“牛 保姆”。
据郭颖科介绍,过去村子里各家各户只能购买一两头奶牛,由此带来的问题很多:管理奶牛,各家都要腾出一定的劳动力;单个农户无法建青饲料贮藏室,冬天奶牛只能吃麦草,不但开销大,而且奶质还会下降;奶牛散养于各家各户,不利于防病,更不卫生。另外,挤出来的奶没法保鲜,天气一热就会变质,收购价往往要打折扣,并且现在收购散户牛奶的愈来愈少,牛奶的销路也成了问题。将奶牛集中托养在一处,不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集中防病防疫,积攒的牛粪还可以建一个沼气站。
郭颖科向父亲郭志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向养牛的村民宣传奶牛托养的优点,并在网上学习先进奶牛托养制度,逐渐完善奶牛托养所的一些细节,把“托”、“养”双方的利益最大化。现在,郭颖科的托牛所都与前来托养奶牛的农户签订有正规的托养合同,让农户彻底放心。同时,制定出了两种十分合理的托养方式,一种是“全托”服务,即托牛所免费提供奶牛饲养场地,免费进行相关养殖技术、防疫灭病指导,并统一销售牛奶,托牛所付给托养人一年2000元,托养人不用为牛承担任何风险;第二种是“半托”,即每月按奶牛的产奶收入所得,扣除防疫、草料以及饲养等费用,剩余所得由托牛所按月付给托养人,这样收入会比前者高,但牛生病等一系列风险由托养人承担。郭颖科给托养户算了算明细账:送牛入托后,不用操心牛棚、饲料等方面的支出及牛奶卖不动时的经济损失,一头牛每年能增收2000元,再加上下犊,每年收入会更高。当然,除去饲料、管理等费用,他每年也能从每头牛身上净赚1500元,属于双赢。新制度一出,前来咨询托养的农户络绎不绝,在该厂工作的很多饲养员,都把自家的奶牛进行了托养。“我挣份儿工资,奶牛也替我挣份儿工资,相当于双收入啊。”该厂饲养员小张说。
为了方便管理,郭颖科还用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给自己的奶牛和入托的奶牛新建了电子档案。“有了这电子档案,我给托养客户查奶牛的怀孕情况或者产奶量,方便多了。”郭颖科的父亲说。
目前,托牛所里的奶牛存栏量已达300头。郭颖科又和父亲商量着扩大托牛所的规模,再购买一批奶牛,并到郑州招聘几个学畜牧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准备再大干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