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1.身体某一部位原因不明的疼痛伴全身乏力
2.骨质增生、关节变形而导致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
3.神经肌肉系统改变、抽筋
4.情绪改变、性情急躁
5.老年人驼背、身高下降
怎么看骨密度值
北京 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殿阁介绍,骨密度的指标是以统计学数字表达的,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
骨质疏松不能全由骨密度判断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药店对于免费替顾客测量血压或量腰围不感兴趣,却非常热衷于帮老年顾客测量骨密度。不少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药店柜台、社区义诊时,被“白大褂”诊断为骨质疏松,因而大包小包地买药回家。
对此,专家指出,骨密度并非判断骨质疏松的唯一标准,而且测量骨密度,测量部位很关键。
从手部测骨密度不科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殿阁介绍,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骨密度是单纯指“骨的矿物质密度”。而一般骨质疏松是指“骨的矿物质和有机物等比例的减少”,因此检查骨的矿物质密度间接反映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骨密度降低可导致关节磨损、驼背、骨折等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药店内的骨密度检测多是通过检测手部来完成。在腾驰盛药店,工作人员拿着一个类似于做心电图的手柄放在指甲上,旁边的电脑显示器上就会出现指甲的情况,显示出的是指甲的骨质情况。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上面有黑色的条纹就说明是缺钙。
对此,周殿阁表示,不同的测量部位会影响到对病情的诊断。手指属于人体骨头一个末梢,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关节炎症、外部冲击等,不能准确反映全身的骨质状况,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正规医院,常用检查骨密度部位依次为:腰椎、髋、腕、膝、跟骨等,其中前二者最常用。
另外,周殿阁介绍,从临床来看,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最常见的就是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对病人来说危害是最大的。另外,腰部和髋部骨头承受着人体的全部重量,使用和磨损也最多,这两个部位的骨密度情况最能反映身体骨质情况。
测试仪器影响准确度
除了不同测量部位影响骨密度测试准确度外,骨密度测量机器不同,准确度也有差别。
周殿阁指出,市场上使用的仪器大多是单光子骨密度仪,体积小方便携带,成本还低,但是检测结果很不准确,临床上已经基本上不使用了,但很多义诊还在用这类仪器。现在正规医院检查骨密度的方法包括X线法、 CT(X线成像,经过电脑计算合成)、MR(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等。主要指单光子法和双能X线吸收法,后者被WHO推荐为骨密度检查的金标准。
骨密度非判断唯一标准
检验一个人是否骨质疏松,仅通过骨密度检测就可以了吗?
周殿阁表示,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骨质疏松,除骨密度检查外,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如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多在正常范围,由于骨吸收增加,血清钙亦可升高。绝经后妇女和高龄老人有骨与关节疼痛症状者、驼背、有轻微外力导致骨折者,如髋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腕桡骨远端骨折、腰椎压缩骨折等,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虽然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一项“金指标”,但是实际诊断中需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必要时需要化验血液和尿,以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症。
合理膳食+运动防骨质疏松
得了骨质疏松症的人,会出现全身骨矿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皮质骨变薄等症状。
要预防治疗骨质疏松,需要从膳食和运动方面入手。北京中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彭亚表示,首先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提高骨密度,不过同时需要关节运动支具保护,还要预防摔倒。其次,需要合理膳食,可以多吃些含钙多的食物,含钙高且钙磷比例较好的食品为虾皮、虾米、海带等。此外,还要注意过度摄取蛋白质会导致尿钙排出增加,因此蛋白质的补充应与钙摄取量呈正比关系。
高发人群更应防骨质疏松
周殿阁介绍,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绝经后妇女、嗜烟酒人群、过度节食人群、常坐办公室白领、吃肉多吃菜少的人群、高龄未婚女性、长期服用类固醇类激素的几类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不过,更年期妇女和老人出现骨质疏松是正常生理现象,只有出现症状时才考虑检查或治疗。治疗的首选方法还是合理运动和康复,其次才是药物。
目前,社会上及媒体将骨质疏松过分夸大,很大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推动。因此,在未到正规大医院检查或诊断之前,最好不要盲目服药或服用一些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