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都是喜欢抱小孩,抱孙子的,有说隔代亲,但也亲不出亲子教育。如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不就是与啃老族相差不了多少了嘛! 带孩子的事,点点滴滴都是大事。“老人带孩子”这一话题,昨日继续受到众多读者的高度关注,继前日30多位读者打来电话讲述老人带娃的烦恼后,昨日又接到30多位读者的来电,讲述自己的家长里短:孙女士正困惑,婆婆不愿带小孩,自己换了5个保姆都不中意;新都的老符则正快乐着,他把带外孙,看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而李女士则非常黯然,“极品婆婆”强烈干涉李女士夫妇带小孩,最后这对夫妇不得不分道扬镳。
故事1
一个老人的天伦之乐
带外孙很快乐 但责任也很重大
怕洋洋(化名)摔出窗外,用铁丝将窗户封死;怕洋洋第一次春游走丢了,骑车从新都一路追踪到成都动物园,悄悄地“监控”……
6岁的洋洋(化名)很可爱,作为外公的老符巴不得他天天都留在家里。老符说,带孙子是件快乐的事情,但责任重大,马虎不得。
很快乐 外孙的兔子当宠物养
昨日下午,6岁的洋洋上学去了,套三的屋子显得有些清冷。老符和老伴都不怎么打牌,两老口坐在桌子旁,翻看洋洋的照片,相机里翻拍的是奖状,是洋洋参加心算比赛获得的特等奖奖状,老符已经看了不下百遍,老伴在一旁微笑不语。
沙发上,一只眼神迷离的大白兔卧在沙发上。这是过年时洋洋买下的,女儿女婿嫌兔子气味儿大,便交给老两口打理。“外孙喜欢,就把肉兔当宠物养呗。”老符“爱屋及乌”,他把兔子训练得学会了自己去上厕所。
老符在新都区自富路的这套房子,已经有20年历史了,3年前,2岁多的洋洋在靠近窗边的桌子上玩耍,不小心摔在地上,老符从厨房跑出来一看,窗户大开着。这次“意外事故”让老符后怕不已,虽然住在二楼,但老符找来铁丝,将窗户封了起来。
洋洋2岁半以前,一直是爷爷奶奶在带。现在,洋洋跟着外公外婆,老符觉得特别“珍惜”,每天中午,洋洋到家吃饭的时候,是59岁的老符最幸福的时光,外孙可以享受他拿手的厨艺。
责任大 一路跟踪娃娃春游
前天,洋洋学校组织到成都动物园春游。洋洋爸妈觉得这是锻炼洋洋自主性的好机会,可老符放心不下,他左思右想了好几天后决定:在远处跟着洋洋,“作远程监控”。
“有老师带着呢,用不着你操心。”出门前,老伴想要劝说老符,可老符说自己“心意已决”。因为不知道洋洋多久出发,老符早上8点就戴上帽子,骑车往动物园赶。一个小时来到动物园后,就开始等,快到11点,洋洋和同学终于来了。他远远地跟在洋洋所在的队伍后面,娃娃们都穿着一模一样的校服,一会儿瞧不见洋洋,一会儿又瞧见了,老符就在一阵焦虑、一阵安心中跟着队伍前行。但他又不敢靠得太近,担心洋洋认出来会不高兴。不一会儿,一名老师发现了鬼鬼祟祟的老符,老符连忙伸指头往嘴上“嘘”一声,老师回以会心的一笑。
下午四点,天上飘起小雨,怕外孙着凉的老符再也忍不住了。他来到队伍中间,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往洋洋脑袋上一扣。“爷爷,你怎么来了?”看到外孙又惊奇,又有些不好意思。为了给外孙一个惊喜,老符乐呵呵地说了一声“我给你送帽子来了”。当天,看到外孙上了回学校的大巴,才找来一个塑料袋往头上一套,骑着车子回了家。
那天,老符虽然淋了几滴雨,但看到给洋洋偷拍的照片,还是高兴地咧起了嘴。得知老符自作主张“跟踪”外孙后,女儿女婿没说他。可在老符看来,自己却是乐在其中。
乐啊!
老符:现在子女工作忙,自己是退休职工,在经济上对子女没有帮助,所以给子女带带孩子,是理所应当的事,不能撒手不管。但带小孩责任重大,要带就要带好。
故事2
一个破碎家庭的痛楚
为带孩子 丈夫在中间受“夹板气”
说好父母带孩子,爷爷奶奶却总是横加干涉。两代人因为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社会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观点不同,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彰显无遗。最终儿媳毅然决定离开他们,两头是亲人,丈夫无能为力,只得同意与妻子离婚。“我们知道老人是好心,但我们都受不了他们的干涉,所以决定离婚,把孩子交给他们来带。”
生了孩子 最怕婆婆来看望
李霞是成都人。1999年,与丈夫张圣结婚。婆婆付淑英有大房子,但丈夫不愿跟他们住,于是在外边租了一个50多平方米的房子。丈夫告诉她,父母管得宽,从来不给他空间,霞很快就理解了丈夫。
她跟丈夫一道到婆婆家,那天天气冷,婆婆一见面,就说张圣穿少了,但张圣强调不冷。张圣不愿添衣服,但婆婆后来硬是找了厚衣服给他穿上。
两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晶晶。两人在外租房子,一家三口倒也其乐融融,但他们就是担心老人过来,因为老人一过来,就肯定会在孩子身上挑出他们的毛病:孩子胖了!少给她吃点!孩子瘦了,你们营养是怎样搞的?!
不论什么时候,婆婆总是能找到缺点,不过那时公公婆婆偶尔来,虽然不满,也尚能接受。
受不了干涉 夫妻平静离婚
后来,丈夫下岗了。没有钱,夫妻俩搬到婆婆家住。从那时开始,几乎每周,总要爆发几次争吵。而争吵的缘由,多是因李霞带孩子不符合公公婆婆的要求。
“你教孩子读书,他们就过来指责你不该这样教;你教她吃饭习惯,他们又当着孩子指责你不该这样。”李霞认为,婆婆和公公常常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打乱他们的培养计划。更重要的是,他们忍受不了老人对带孩子的一意孤行。
家里的亲人,也指责过老人。老人也常常说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要管,而且也常常认错,但每次过后又要开始干涉,一来二去,认错和干涉,成为一种常态。于是乎,李霞与公公婆婆的冷战热战,总是不停爆发。两头都是亲人,丈夫只好忍气吞声。
丈夫想带着孩子逃离成都,但妻子不愿离开成都。去年年初,夫妻俩商量后,决定离婚,放弃带孩子,以此来抵制或逃避父母对带孩子的干涉,现在,父母离婚后,晶晶就生活在爷爷奶奶家。
这些琐事都让我烦恼不已
李霞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三口之家的日子,不想公公婆婆不停念叨和横加干涉,她把这些琐事整理下来:
一:吃药
孩子一发烧,李霞就马上送到医院输液,回到家,奶奶一听说打针了,马上变脸,指着儿媳质问:“你咋能给她打针?!那是西药!哪个让你给她用西药了?!西药副作用大你懂不懂......”
二:挂号
李霞认为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但当她给孩子喂菠萝时,婆婆又过来了:“菠萝燥火!不准给她吃!”孩子就只有流口水了。
孩子咳嗽了,李霞马上又要送到医院去看医生,却遭到婆婆阻拦:“一点小问题就上医院,以后咋办?!”死活不准去医院。但第二天,孩子就发烧了,于是婆婆又怪罪了:“你们两口子,是咋个带娃儿的?!两个大人,还带不好一个娃儿!”
三:穿衣
孩子在幼儿园玩耍弄脏刚换的衣服,婆婆看到晶晶衣服脏,质问李霞:“怎么衣服也不给孩子洗呢?”于是要求衣服要一天一换。
因为晶晶又感冒了,没时间洗衣服。晶晶换下来的衣服都是些新衣服,当时穿得比较旧,奶奶嘟哝着嘴说:“大过年的,你们两口子都晓得穿新衣服,咋个不给娃儿穿喃。”
四:作息
晶晶在家里做数学题,爸爸在旁边辅导。婆婆在旁边不停干涉,批评儿子讲的方式不对。“让父母的威信一点都没有!”李霞说。
小孩在校学了一周,周末晚上看动画片。公婆不停地唠叨:“晶晶,8点半了,洗洗睡了,快点去啊!”李霞为孩子争辩,却招来训斥。
五:宽严
晶晶在学校扇了同学耳光,李霞回来要质问孩子。这时婆婆过来,不准他们吵孩子,于是李霞就抽身离开。
吃饭时间,晶晶不听话出去玩,晚上开始嚷肚子饿。李霞不同意给吃的,要让她明白吃饭时间就该吃饭,而婆婆却径直到厨房,给孙女热饭菜。
六:社交
以前开家长会,遵照公公婆婆的意见,都让孩子姑夫去开,因为姑夫有车,会说话,会让孩子在学校有面子。这天李霞要上班,而姑夫没有时间去。李霞让丈夫去开家长会,但婆婆不同意,她认为儿子张圣不会说话,会让孩子没面子。于是非要李霞去,后来又免不了一场争吵。
痛啊!
李霞:像这样的琐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其实也知道婆婆和公公都不是坏心,都是为了孩子,但他们根本不能放开手让自己去带孩子,这简直就是破坏我们的家庭幸福,剥夺了培养孩子的权利。作为公公婆婆,应该给儿子儿媳更多的空间去教育自己孩子,而不是把孙子当儿子一样管起来。
《帮儿带了4年娃娃 》追踪
延伸阅读
老人带娃娃
烦恼向左快乐向右
市民周女士打来电话说,看了成都商报关于“老人带孩子”系列报道后,她现在想通了,确实“不能认为父母理所应当带孩子”,周女士的小孩现在5岁了,一直请保姆带。周女士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周女士生小孩后,父母明确告知不给她带,周女士一直很气愤,但是现在,周女士觉得,父母有决定自己的晚年生活方式的权利。周女士表示,她会以给妈妈手机费、麻将钱、交通费等方式,来表达对老人带孩子的感谢和补偿。
37岁李女士的孩子快8岁了,她觉得母亲应该多用点时间带娃娃,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就不能强迫老人做。
而一些老人的话语,朴实地反映了中国老人延续几千年来一贯的传统,对儿女的无私奉献,无私得毫无保留。
一位姓冯的老人讲,老人带小孩是种默契的义务,自己的孙子、孙女,满40天后都是自己带,他觉得这很有乐趣。新都的老符,带外孙是他最快乐的事情,看着外孙吃着他拿手的饭菜,他比什么都高兴。是啊,同一件事情,既可以理解成负担,又可以理解成天伦之乐,向左向右,就看家庭成员如何调整。
“家有一老,带出一宝”市民赵女士说,年轻人的工作非常辛苦,老年人应该支持年轻人,教育小孩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市民彭先生一家住在新都,女儿川大毕业后在成都工作,女儿女婿和彭先生夫妇在同一个小区买了两套房子。平时,老伴就在女儿家照顾小孩。老彭说,一家人要互相体谅,为下一代减轻负担也是一种快乐。
我们还听到一些来自年轻父母和老年人的埋怨。
市民李先生说,老人带孩子很恼火,李先生有一个外孙女,全是李先生在带。房子也是李先生借了十多万修的,女儿一分钱不出,女儿女婿挣的钱是用来打牌,KTV,回来还要求李先生把孩子带好,李先生感到很无奈。市民李女士则抱怨,自己的公公婆婆恰好相反,在教育孙女上,完全不让做父母的插手,在教育、生活中颇多分歧,最终导致夫妻俩离婚。
故事3
一个年轻妈妈的烦恼
婆婆负气去澳门旅游
连请5个保姆都不满意
和婆婆大吵一场后,孙丽(化名)抱着女儿莎莎到宾馆住下,她给丈夫下了通牒:婆婆什么时候走,我什么时候回家。
生活不习惯可以忍,但孩子的安全不能马虎,孙丽受够了大大咧咧的婆婆。婆婆生气了,在孙丽装修房子忙生意无力分身时,到澳门旅游去了,孙丽连请了5个保姆,总是觉得不满意。
孙丽陷入困惑:婆婆不愿带孩子,保姆又不如意,自己和丈夫工作又忙,孩子谁来带?
坐月子就和婆婆闹矛盾
孙丽至今认为,她腰痛的毛病,和婆婆有直接的关系。她坐月子期间,婆婆把饭端到床头,就到外面打麻将去了,女儿莎莎一哭闹,孙丽就得坐起来哄莎莎。
孙丽和丈夫老家在浙江,丈夫10年前到成都创业。4年前,孙丽回浙江夫家待产,女儿莎莎出生后,除了每天送晾干的衣服,端3次饭上楼,几乎看不到婆婆的影子。婆婆家境殷实,收房租已经够了生活费了,打麻将几乎是婆婆每天的必修课。
莎莎刚满30天,孙丽就搬回娘家。在娘家待了几个月后,孙丽和婆婆又来到成都。孙丽有点看不惯婆婆的做法,让婆婆洗莎莎的手,婆婆用湿帕子擦一下就行了;小孩的内衣,总是和大人的衣服混在一起洗。孙丽让丈夫给婆婆说说,不料婆婆埋怨孙丽,在丈夫面前“打小报告”。
去年正月,孙丽下班回来,发现婆婆一个人在家吃饭。莎莎呢?婆婆称在邻居家和别的小孩玩。孙丽马上赶到邻居家,眼前的一幕让孙丽又气又怕:莎莎站在窗子边,而窗户距离地板,只有1米多!
“生活习惯不好可以容忍,但孩子的安全不能马虎!”孙丽一把抱过吓得哇哇大哭的莎莎。她在宾馆给丈夫下最后通牒:给婆婆买好飞机票,明天就离开成都。婆婆第二天就走了,从此,她再也没带过莎莎。去年年底,孙丽家装修新房子忙生意,丈夫打电话希望婆婆帮一把,被婆婆拒绝了,为了躲开儿子的电话,婆婆干脆到澳门旅游去了。
换了5个保姆还没婆婆带得好
婆婆生气了不愿来,娘家妈有事抽不开身,事业上刚有起色,孩子不能没人带。
通过家政公司介绍,一个40多岁的阿姨,走进孙丽一家的生活。阿姨不大爱说话,爱玩的莎莎不喜欢她,一个月试用期满后,孙丽将“闷肚子”的阿姨辞退了。
不久,第二个保姆来了,也是40多岁的阿姨,虽然做的饭菜不合口,但阿姨对莎莎很好。孙丽给保姆100元钱,最开始可够四五天的伙食费,后来,不到3天保姆就说钱不够了。孙丽含蓄地改变办法,一天只给保姆30元钱,结果第二天,保姆就提出辞职了。
孙丽和丈夫在磨子桥做电脑生意,早出晚归。一周后,家政公司又推荐了一位保姆。孙丽让保姆到楼下超市买啤酒,4块多的啤酒,保姆说用了5块。熏腊肉时,她无意中发现保姆买的肉少了几斤,她假装要去找肉贩,没想到保姆称家里出事了要回家。不久,又来了一位60多岁的阿姨,听别人说人本分,但阿姨太健忘了,冰箱门、煤气经常忘关。
现在,孙丽又找了一位保姆,月工资1200多元,孙丽吸取教训,菜由她亲自买,不让保姆插手伙食费。莎莎已经3岁多了,和保姆相处得还比较好,但还是觉得没婆婆带得好。
孙女士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朋友,不料朋友说她够幸运了,一个哥们请人带娃,一个月换了8个保姆。
烦啊!
孙女士:虽然老人没有带小孩的法定义务,但儿女实在有困难时,老人不该帮忙吗?老人宁愿打麻将,也不帮工作很忙的子女带娃娃,合理吗?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都说隔辈亲,带小孩是享受天伦之乐。同时现在的家政市场不规范,保姆随意性很大,也需要行业自律。
还有一些市民来电表示,小孩最好不要拿给老人带,老人过于溺爱孩子。甚至有人认为,隔代带娃,是一种变相的“啃老”。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